皮癣汤
来源:
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30克,当归、赤芍、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凉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解:
血热风燥,故方用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诸药相伍、共奏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证、丘疹性湿疹。证见瘙痒极甚,丘疹色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疗效:
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二地汤
来源:
胡建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
熟地、生地、赤芍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生黄芪、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
方解:
本病系阴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故方用当归、熟地、首乌养血;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生地、麦冬、玉竹滋阴润肤;以防风、蒺藜、浮萍祛风止痒;入赤芍、川芎凉血活血,推动养血作用以达到血行风自灭作用;防己祛风湿;白鲜皮止痒;枳壳理气宽中;黄芪补气固表。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共奏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
全身性瘙痒症。
疗效:
治疗167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痊愈45例(占27%),显效60例(占36%),有效59例(占35%),无效3例(占18%)。
附记:
验之临床,本方对病后、产后及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尤佳。
当黄汤
来源:
梁存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
当归12~15克,熟地、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益肾补肝,益气固表,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方解:
方中重用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黄芪益卫固表;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风;白蒺藜善行血分,舒肝解郁,疏散肝经内热,止皮肤之痒;与荆芥、防风配伍,能入肌表,宣散风邪而增强止痒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风、润肤止痒之功。
主治:
老年性皮肤干燥脱屑型瘙痒。
加减:
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苡仁;寒重者,加桂皮、附子;阴虚者,加玄参、麦冬;有瘀血之证,加丹参;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
疗效:
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96.15%。其中临床治愈36例,平均服药28例,有效39例,平均服药26.5剂,无效3例。
风癣汤
来源:
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30克,元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养血和营、消风止痒。
方解:
血虚风燥。故方中以生地、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营;元参、甘草滋阴润燥;茜草、红花活血;黄芩除湿清热;苦参、苍耳子祛风除湿;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诸药配伍,共奏养血和营、消风止痒之功。
主治: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证见皮损肥厚浸润,瘙痒剧甚,舌质淡,苔薄白。
疗效:
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条目信息
1
摘自《秘方求真》
2
本条ID:1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