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17世纪中叶),字麟郊。上元(今江苏江宁)人。
生平事迹
戴氏少年时期曾跟随林青雷习举子业,后为诸生。他好学强记,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射弋,以及书画、琴奕之类,无不研习。然而,尤精于医学。一生著述甚丰,有《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等10余种,多散佚。以《广瘟疫论》5卷(1722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学术思想
戴氏以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之力作《瘟疫论》为蓝本。加以删改增补,着重辨明瘟疫与伤寒的差别,予以发挥,对瘟疫的防治有一定的贡献。当时,人们对瘟疫虽口称“时症”。但是“平则仍用伤寒之方,拘伤寒之法”。(《广瘟疫论·序》)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在于仅知瘟疫之名而“未得辨证之法”。因而他着重于伤寒、瘟疫的辨证,特别是早期证状的鉴别。他在《广瘟疫论·序》中说:“辨瘟疫之体异于伤寒,而尤慎辨于见证之始。”他在吴又可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详列表里证候,又介绍了汗、下、清,补等治法。其辨证的要领在于对气、血、舌、神、脉五方面的辨识。
1辨气。戴氏指出,人患瘟疫之后,即有臭气从体内散发出来,轻的在床帐四周,重则充满屋室,十分难闻。人体得生气则香,得败气则臭。瘟疫是一种败气,非一般臊、腥、焦、腐之气,须得仔细辨认。风寒邪气伤人,一般无臭气。只有在病发数日转为阳明腑证之后,方才有臭气出现,这种腐气与瘟疫的臭气不同。如将二者辨别清楚,伤寒、瘟疫就分辨清楚了。
2辨色。戴氏认为风寒主收敛,敛则急,面多急绷,色多光泽;瘟疫主蒸散,散则缓,故面多松缓。色多垢晦又因受疫气所蒸,垢晦如油腻、烟薰,望之可憎。若见瘟疫之色,治法当与伤寒有别。
3辨舌,就是辨舌苔。戴氏认为,风寒在表,舌多有白苔,薄而滑;若渐入里,由白而黄,而燥,而黑。瘟疫初起,一见发热头痛舌上白苔即厚而不滑。或色兼淡黄,或粗如积粉,与风寒迴异。这一点,对瘟疫病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瘟疫入胃,会现黑苔,疫热极盛,急需攻下。如果疫邪传入胃经,舌色颇类风寒,要仔细辨认。
1辨神。戴氏认为,风寒初起,神识清楚,待传里入胃后,方会出现神昏谵语:可瘟疫不同,其初疫就会神情异常,不知所苦,多烦躁惊悸;间有神志不清楚者,也多梦寐不安,闭目即有所见。
5辨脉。戴氏指出,瘟疫与风寒在初起时脉象迥异。但到传变之后。二者脉象颇同。他论述了二者初起与传变后的脉象特征,要求医家结合辨气、色、舌、神,精审详察。
戴氏对于瘟疫病的辨证治疗。其贡献还在于对兼夹、表里的论析。他认为,由于患者素质的不同。同患瘟疫,临证表现却有差别。瘟疫兼证。有兼寒、兼风、兼暑、兼疟、兼痢5种。这是瘟邪兼他邪,以瘟邪为重,它邪为轻。治疗要分清主次和缓急,夹证有夹痰水,夹食、夹郁、夹蓄血、夹脾虚、夹肾虚、夹诸亡血、夹哮喘、夹心胃病、夹疝气10种。夹症属实者。以夹证为先,瘟邪为后;清其夹邪,瘟毒才能透发。夹症屑虚者,以治瘟为主,养正为辅;因邪留则正益伤,故须先除邪,正始得养。
戴氏指出。瘟疫之症状,变化多端,但总不出表里,他详列表里症状的表现和治法,均为经验之谈。于临床论治,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关干瘟疫的治疗戴氏所归纳的汗、下、清、和、补5大法,亦具临床实践价值。
(l)汗法:治风寒用辛温,在病之初起。不能犯里;可治瘟疫则不同。治邪在肌表,必用辛凉、辛寒,如里证兼见,可兼通其里,
(2)下法:治伤寒表罢后,如里有燥结,可取下法;而瘟疫则下不厌早,有里热即当用之。
(3)清法:治瘟疫,主要在于辨热邪之深浅,邪浅者在荣卫,深者多在胸膈、胃肠,皆须用寒凉之药直挫其邪。
(4)和法:疫热夹寒邪者。寒热并用;邪实正虚者。补泻合用;表证兼里证者,表里双解;疫势虽去余邪未除者,平其亢厉以和之。
(5)补法:正气不足之时,疫热之邪本不当补。但有屡经汗下,清解而不退者,必须在辨明所伤是阳还是阴的前提下,补其正以却其邪。
戴氏所论瘟疫之学,虽本于吴又可,但因他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予以发挥。故使瘟疫的辨证施治,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对后世瘟疫学的研讨做出了值得肯定和赞许的贡献陈司成(17世纪)
陈司成字九州,浙江海宁人。
生平事迹
陈司成出身于世医之家。传至陈司成为八代业医以疡医闻名当地陈氏少时攻科举,20来岁与友人一同赴试虎林(今杭州),友人狎邪青楼,北归未几。患性病卧床。私与陈司成商榷。陈从父亲和祖父的遗书中查阅各家祕授施治而令友人痊愈。,后来家境中落、遂弃儒业医,于《素问》、《难经》及诸科证治无不博涉、善治老人、妇女、婴儿疾病,尤其精于外科,曾游历江、浙等地,访问名医。当时海口通商梅毒自外传入,岭南各地时有发生,常有人求医诊治,陈司成故此遂即专心研究此病。他总结前人及家传临证经验,对该病历经20年的观察与医疗实践。撰成《霉疮秘录》(1632年),为我国梅毒病第一部系统而资料丰富的专书。
学术思想
陈司成对梅毒有相当深的研究,指出:“霉疮一症,古未言及,究其根源,始于午会之末,起自岭南之地,至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对于梅毒传染的原因认为是“人禀浸薄,天厉时行,交媾斗精,气相传染,一感其毒,入体沦肌,流经走路,心肝脾肺肾均能中其毒”。所以他又把梅毒叫做“奸疮”,肯定了梅毒的性交传染,他还论述了先天梅毒及梅毒的遗传性,纪述了各期的症状,指出该病在预防方面应采取隔离措施。提出清热、解毒、杀虫等治则,按经施治,因证立方。主张用砷剂和汞剂来治疗,常用的处方如拔毒丸中就有金顶砒,另有化毒丸,用甲、乙、丙等字号作为区别,并介绍了关于生生乳、金顶砒、汞剂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还对服汞剂后出现的毒副作用采用土茯苓、蚤休等药物进行救治的方法做了详尽的阐述,为世界上用砷治疗梅毒最早的医疗大师。
陈氏是治疗梅毒病的创始人,他对梅毒病的病因、传播、预防及治疗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成为我国医史发展上一个有特色的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