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英小传及医术概要

楼英(1332~142O年),一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萧山(今浙江萧山)人。

生平事迹

楼英出生于儒雅之家,长于《易学》,洞明阴阳消息之宜。不求仕家,一心学医,深研《内经》及前贤名著,并悬壶看病。明洪武时,曾被朱元璋召到南京,拟任为太医,以年迈力辞归乡,曾与名医戴原礼交好,共论医道。晚年居住元度岩,为人治病很有效验。在妊期的研究和实践中,他鉴于医学书籍分类的欠当,历30年,总结了明以前的医学经验,按人体内脏分类法,著《医学纲目》40卷,被誉为“叙述最有条理的医学类书”,刊行于1565年,另著有《仙岩文集》2卷、《运气类注》4卷(与《医学纲目》卷四十《内经运气类注》同,或即此卷的单行本)、《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2卷。

学术思想

楼英之学术思想主要反映于他所著《医学纲目》之中,他辑自《内经》以下历代方书、文献,结合个人见解分部论述,于整理编辑之中体现了他的医学思想。

1集前人之大成,举纲张目。楼氏之《医学纲目》是金元前中医典籍的一次大汇总,上自《内经》,下至丹溪,旁及笔记。他认为在此以前,仲景详外感于表里阴阳,丹溪独内伤于血气虚实。东垣扶护中气,河间推陈致新,钱氏分明脏腑,戴人熟施三法,各有所长,因呕心沥血,提纲挈领的排比穿插。分为阴阳脏腑、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10部,每部之中,于病证、治法、方药,又各有区别,治法皆以正门为主,支门为辅,如心痛为正门,卒心痛、胎前心痛、产后心痛等为支门,每门又分上下,其上皆《内经》之原法,其下则为后贤之续法,诸家之异同得失,可以触类旁通,为医学类书中之最有法度者。楼氏善于吸取诸家之长,充分体现同病异治的特点,其论述纲目清晰,选论、治方较有法度,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2承继《内经》之旨,重视阴阳五行理论。楼氏认为:“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其禀于人者,阴阳之气,以为血气、表里、上下之体;五行之气,以为五脏六腑之质。……禀阴阳五行之气厚者,气血脏腑壮而无病;薄者,血气脏腑怯而有病。阳多者火多,性急而形瘦;阴多者湿多,性缓而形肥;阳少者,气虚、表虚、上虚,而易于外感;阴少者,血虚、里虚、下虚,而易于内伤。”所以他进一步认为:“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盖血气也、表里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阴一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经也、五运六气也,皆一五行也。”从而归纳出比较合理的诊治规律,即“先分别气血、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治之”。此实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最好总结,较之笼统的“八纲”分证更切实际。

3学习善于怀疑,敢证前人之谬。楼氏读书,主张濯旧见,求新意,大胆质疑辨惑。如滑寿《十四经发挥》注“经脉为曲,络脉为直”,“经为荣气,络为卫气”一节,说它是“惑乱来学”。滑寿说:“手太阴脉,其支从腕后出次指端,交于手阳明者,为手太阴络。手阳明脉,其支从缺盆上挟口鼻,交于足阳明者,为手阳明络。”楼英认为凡十二经之支脉,伏行分肉者,皆释为络脉,有悖《内经》“经脉十二,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之旨。以为《发挥》关于“气行一万三干五百息,脉行八百十丈,适当寅时,复会于手太阴”的说法,也与经旨相悖,因而提出了‘乖舛经义”批评。并认为《素问》病机十九条是察病要旨,而“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16字,乃要旨中的要旨,但刘河间《原病式》只说“以病化有者为盛无者为虚,而不复究其假者虚者”,实欠全面,“犹有舟无操舟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未免智者只一失”。

4擅长辩证,治法圆机。楼氏辨证,重视分脏腑,辨病机。如小腹痛胀辨气壅与血瘀,腰痛分寒,湿、燥、寒湿杂合、风寒杂至五者,总以脏腑气机与六气病机着眼。在论治上,则立足于“细烛脉证”,“同病异法”,其立方遣药,亦多有特点。如论梦遗认为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医不知其郁,但用龙骨牡蛎等固涩剂固脱,殊不知愈涩愈郁,其病反甚”。对喘病发怍时无痰,将愈时吐痰者,认为是“痰路”闭塞,宜用桔梗之类开之并以枳壳、瓜蒌实、杏仁、苏叶、前胡等引痰外出,候痰出喘退,再调其虚实,虚者补以参芪归术,实者泻以沉香滚痰丸之类。对老年痿厥证,累用虎潜丸不愈者,亦不轻易改弦易辙,只在原方虎潜丸中加附子一味反佐之,足见其立法用药之活法。

楼英不仅对金元前中医典籍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使之精粗相因,目纲毕举,同病异法,了如指掌,且于中医理论及临证论治均有发挥,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条目信息
1
本条来源于网络。
2
本条ID:1000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