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按病变的部位又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胃体胃炎的粘膜萎缩性病变多呈弥慢性,只局限于胃体而不侵犯胃窦部,胃酸分泌功能有严重障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和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多呈阳性反应,可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并导致恶性贫血;胃窦胃炎以胃窦部粘膜受累为主,多局限于胃窦部的萎缩性病变或兼有浅表性炎性病变,同时胃体粘膜也可出现较轻并呈灶性分布的萎缩病变,胃酸分泌功能障碍较轻,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呈阴性反应,一般不引起恶性贫血。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一般都不典型,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除胃部不适或疼痛外,各类型的慢性胃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浅表性胃炎一般表现为饭后上腹部不适,有饱闷及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有时还有恶心、呕吐泛酸及一时胃痛,无明显体征、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疼痛以及贫血、消瘦、疲倦和腹泻等全身虚弱症状。肥厚性胃炎则以顽固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食物和碱性药物能使疼痛缓解,但疼痛无节律性。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部及左上腹轻度压痛、亦有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急性胃炎的遗患,亦可能与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有关,长期胆汁返流可造成慢性胃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密关系。
由于本病没有特异性症状和体症,所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各病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最为明显,及多为弥慢性,胃粘膜表面呈花斑状(红白相间)改变,常有灰白色或黄白色脓样分泌物附着在粘膜上,并可见局限性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萎缩性胃炎粘膜苍白或灰白色,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见,但粘膜颜色常受到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肥厚性胃炎见到异常粗大的粘膜皱襞。有时呈脑回状或结节状,颜色较暗,常伴糜烂出血。活组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浅表性胃炎腺体正常无改变,萎缩性胃炎有腺体减少,严重者有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
本病目前尚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菌、助消化、解痉止痛药物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治疗,症状可完全消失,而当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治疗效果则不理想。
本病在中医学属“胃脘痛”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两者又亙为影响,而致胃痛。饮食所伤,脾胃受损,再遇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而故肝胃不和;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胃郁热,火郁热蕴,又易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初病在气,久痛入络,脉络受损,气血失和而致瘀血作痛;病久不愈,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脾胃素虚,又过食生冷,克伐中阳,转为脾胃虚寒之症。(蔡淦)
1.金四藤汤
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王湘等。
功能:
泄热消滞,和胃止痛。
主治:
慢性胃炎。
组成:
川楝子9克、玄胡9克、柴胡9克、枳实9克、芍药9克、甘草9克、红藤9克、青木香9克,水煎服。
加减:
中虚明显者去枳实、柴胡,加太子参、黄芪、桂枝、当归;夹血瘀者选加九香虫、丹参、失笑散、三棱、莪术;胃热偏重者加川连、黄芩、石膏、知母、蒲公英;疼痛厉害者选加甘松、乌药、苏罗子;明显胀者选加川朴花、沉香曲、蔻仁、莱菔子、佛手花;嗳气频繁者加刀豆壳、代赭石;胸闷者选加紫菀、桔梗、郁金、萎皮;便秘者加火麻仁、金瓜蒌、炒枳壳:中寒明显者加淡吴萸、高良姜、干姜:便溏少腹隐痛者加炮姜、肉桂、纯阳正气丸(另吞);吞酸水者加左金丸(另吞)、或加乌贼骨、煅瓦愣;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半夏、代赭石;食欲减退者加川连、炙内金、神曲、山楂;保护胃粘膜药为刺猬皮、凤凰衣;便血停服基本方,另拟益气摄血方,配合溃疡止血粉。
疗效:
治疗55例,显效33例,占60%;有效16例,占29.1%;无效6例,占10.9%。
按语:
本病实多虚少,虚实错杂,偏于热滞。胃为腑,腑以通为顺,治疗多以祛实邪为主,即使以扶正为主,也必佐以少量的行滞之品。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2.胃炎丸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航等。
功能:
益气化瘀。
主治:
慢性胃炎。
组成:
党参2克、丹参2克、川楝子2克、黄芪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没药1.5克、玄胡1.5克、乌药1.5克、砂仁1.5克、吴茱萸1克、黄连1克。按上述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10克。
疗效:
治疗106例,显效54例,好转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7%。其中32例作胃镜和活体组织复查,结果胃镜象好转者15例,无效者11例;活体组织复查好转者17例,无效者15例,其中有3例萎缩性胃炎逆转为浅表性胃炎。用干酵母片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好转2例,无效28例,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同时对照组14例胃镜和活体组织复查,结果仅1例好转,余无效。
按语:
据实验研究报道,活血化瘀药对增生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促进吸收功能;在调节机体反应性的基础上又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抗菌目的,亦能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病变恢复;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等。这些作用可以促进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的逆转。(蔡淦 马俊坚)
3.白紫连英汤
来源:
江西省余江县人民医院毛晓农。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慢性胃炎。
组成:
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白蔹10克、甘草10克、黄连6克,水煎服。
加减:
胁胀不适、胃脘疼痛甚者加玄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郁金10克;脘腹胀闷、消化不良者加谷麦芽15克、山楂10克、莱菔子10克;嗳气泛酸,呕吐清涎者加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腹胀便秘、口舌生疮者加生大黄10克、厚朴10克。
疗效:
治疗48例,痊愈20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5例。
按语:
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有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毛细血管旳通透性和消炎退肿等作用。方中黄连、连翘等还有利胆、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减少胆汁等碱性肠液返流入胃。本方尤宜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4.理气养胃汤
来源: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马建伟等。
功能:
健脾理气养胃,活血通络。
主治:
慢性胃炎。
组成:
白术10克、砂仁6克、赤芍10克、白芍15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乌梅20克、玄胡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脾虚甚者加党参、云苓;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石斛;中焦积热者加黄连、银花;痰湿中阻者加陈皮、法半夏;气虚甚者加黄芪;胃粘膜活检有肠上皮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疗效:
治疗7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显效1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7例),有效41例(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11例),无效11例(浅表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3例),总有效率为84.3%。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5.胃炎康方
来源:
湖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周祖华等。
功能:
温中补虚,健脾和胃,疏肝解郁,缓急止痛。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
组成:
甘草、白芍、桂枝、高良姜、黄连、柴胡,比例力2∶2∶1∶1∶0.5∶0.3,共研末过筛,装胶囊备用。每次于饭前1小时服4克,1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68例,自觉症状(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改善。显效4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胃镜检查:显效37例,有效1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0.6%;胃粘膜活检27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6.7%。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6.胃炎煎
来源:
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内科吴文静。
功能:
健脾温中,活血理气。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
组成:
党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高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将上药7剂合而水煎成200毫升即成(其中青黛后入)。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饭前服。
疗效:
治疗65例,临床症状改善:显效11例,好转41例,无效13例。37例治疗后3至12个月内,胃镜复査临床症状改善;显效11例,好转19例,无效7例。
按语:
浅表性胃炎患者多为脾气虚弱,水谷运化失常,故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大便异常等症状。本方方药相宜,故而有效。(蔡淦 马俊坚)
7.黄蒲胃炎汤
来源:
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王长洪等。
功能:
益气健脾,解毒生肌,活血通络,缓急止痛。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
组成:
黄芪30克、蒲公英2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丹参2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80例,显效53例,好转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
按语:
本方以黄芪、甘草益气健脾,生肌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而不伤胃气;乌药辛开温通,顺气降逆,配百合则润降而不燥;丹参活血通络;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山楂、神曲,麦芽消导和胃。全方虚实兼顾,寒热并调,气血同治,补而不滞,清而不伐,疗效可靠。(蔡淦 马俊坚)
8.活血化瘀汤
来源:
海军四○三医院苗世举。
功能:
益气理气,温中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黄芪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良姜10克、枳实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加减:
胃痛重者加玄胡15克;腹胀重者加厚朴10克、青皮10克;消化不良者加炒麦芽15克、炒神曲15克、炒山楂15克。
疗效:
治疗50例,治愈2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按语:
现代医学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局部微循环障碍而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缺氧、糜烂。活血化瘀法能改善微循环,以促进萎缩的胃粘膜腺体的营养供应,使萎缩的腺体再生而获效。(蔡淦 马俊坚)
9.参寄胃炎方
来源:
姚奇蔚等。
功能:
养阴清热,理气活血,缓急止痛。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北沙参、桑寄生、玉竹、白芍、玄参、淮山药、北山楂、青黛、丹参、陈皮、黄芪。上药混和打粗粉,制成糖浆每次20毫升,1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43例,其中18例作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治疗前后对照,治愈11例,显效3例,有效4例;另25例未作胃镜复查,症状缓解23例,无效2例。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10.胃乐益汤
来源:
湖北省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泽民等。
功能:
化瘀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组成:
菝葜、白花蛇舌草、僵蚕、壁虎,按6∶5∶1.5∶0.1比例组成,制成合剂。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加减:
脾虚气滞(含虚寒)型,加服党参12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炙甘草3克、广木香8克、砂仁6克(研末分2次冲服);肝胃阴虚(含气阴不足)型,加服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白芍10克、佛手片10克、山栀10克、甘草4克、枸杞12克、蒲公英30克;脾胃湿热型,加服藿香20克、赤茯苓20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半夏4克、苡仁30克、蔻仁6克(研末分2次冲服)、黄连6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肝胃不和型,加服柴胡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枳壳10克、山栀仁10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12克、郁金12克、甘草4克。
疗效:
治疗35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21例作胃镜及胃粘膜活检复查,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6.7%。
按语:
本病多为胃络湿热内蕴,气血瘀结而成。故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体治疗,提高了疗效。(蔡淦 马俊坚)
11.三味散
来源:
甘肃省武都县卫生学校尹文绪。
功能:
益脾润胃,降逆平冲,燥湿化瘀。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蒸熟山药100克、生鸡内金100克、醋制半夏60克,共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饭前温开水送服。2个月为1疗程。
加减:
疼痛较重或兼吞酸者加川贝母50克;出血者加三七20克,或白芨50克。
疗效:
治疗64例,痊愈(症状消失,部分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性病变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8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32例,有效(症状减轻,但间或复发)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最短2个疗程,最长13个疗程,一般为3~5个疗程。
按语:
尹氏认为,脾胃虚弱,纳运不谐,升降逆乱,湿阻,气滞及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而治疗应抓住益脾润胃,降逆平冲,燥湿化瘀这一基本环节。但益脾不能燥胃,补气不能太湿,润胃不能阻脾,养阴不可太腻,祛湿化瘀不要太峻,以防损中伤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12.复萎汤
来源:
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卢成林。
功能:
健脾养阴和胃。
主治:
主治萎缩性胃炎。
组成:
玉竹、麦冬、山楂、石斛、蒲公英,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加减:
肝胃不和者加苍术、厚朴、青皮;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莪术、延胡索;脾胃虚寒者加良姜、木香、砂仁、党参:阴虚胃燥者加生地、沙参,并加重玉竹、麦冬用量;脾虚血亏者加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痰湿交阻者加陈皮、半夏、云苓、苍术、厚朴。
疗效:
治疗50例,治愈5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客观检查基本改善,随访2年未复发者)25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客观检查有一定的改善,病变范围缩小)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按语:
本方服用时,以每剂水煎3次取汁300毫升,每次100毫升,日2~3次口服;同时鼓励多饮糖水,以增加胃内酸度。(蔡淦 马俊坚)
13.愈胃汤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黄秉良。
疗效:
治疗41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1例,进步9例。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健脾。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丹参30克、白芍50克、龙葵30克、菝葜30克,炙甘草5克、细辛3克、砂仁(后下)3克、制乳香3克、先笑散18克(包),水煎服。
加减:
胃脘痛甚者加服三七片;腹胀甚者加陈皮、厚朴、大腹皮等;纳食呆滞者加楂曲、蔻仁等;嗳气频作者加沉香粉、制半夏、枸杞子;嘈杂、口干者加煅瓦楞、乌梅等。
按语:
方用菝葜、龙葵等清热解毒消炎;甘草、白芍、乌梅等含有各种有机酸,能促进胃腺之分泌;先笑散、丹参、制乳香、三七片活血化瘀,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胃粘膜新陈代谢,促进粘膜炎症愈合:砂仁以助消化;细辛有局部麻醉作用,止痛效果较佳。(蔡淦 马俊坚)
14.清心养胃汤
来源:
河南省温县卫生学校宋善安。
功能:
降心火,复胃阴。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生地9克、通草9克、莲子15克、扁豆15克、黑栀子9克、茯苓15克、滑石12克、甘草6克、竹叶6克、灯芯1.5克,水煎服。
加减:
食欲不振加鸡内金;腹胀加枳壳、厚朴;呕恶加竹茹;口渴加寸冬、花粉;不眠加合欢皮、夜交藤;肝郁不舒加白蒺藜。
疗效:
治疗100例,服本方20剂痊愈,随访1年无变化者占80%;1年后有反复,而仍以本方治愈者,占15%。(蔡淦 马俊坚)
15.益胃百合汤
来源:
江苏省新沂县中医院周通地。
功能:
益气养阴,行气活血,清热消肿。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百合30克、乌药9克、白芍15克、甘草5克、山药20克、黄芪20克、红花15克、陈皮10克、黄连3克,水煎服。
加减:
若大便干燥加大黄或火麻仁;胃酸缺乏加焦楂;伴有胃粘膜糜烂,加用锡类散;伴肠上皮化生,加半枝莲;伴憩室可重用活血化瘀药。
疗效:
治疗56例,显效22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3%。
按语:
气阴虚是本病的内在因素,本方具有益气养阴之功,故用之效若桴鼓。(蔡淦 马俊坚)
16.疏肝健胃汤
来源:
湖南中医学院夏度衡。
功能:
疏肝健胃。
主治:
肝郁胃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柴胡10克、明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恶食,食后胀甚。嗳腐,加谷芽10克;大便秘结,干结难下,加火麻仁30克:胃脘热痛,喜冷饮者加蒲公英20克;胃脘冷痛,喜热饮者加桂枝10克;吞酸、嘈杂者去乌梅。
疗效:
治疗32例,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蔡淦 马俊坚)
17.益气养胃汤
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医院郭桂琴。
功能:
益气养胃,缓急止痛。
主治:
萎缩性胃炎。
组成:
太子参30克、淮山药30克、藤梨根30克、石斛30克、茯苓15克、炒白芍15克、百合15克、丹参15克、佛手10克、焦白术10克、川楝子10克、乌梅10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合并胃粘膜糜烂者7例,治疗后1例消失;肠上皮化生充血者3例,治疗后2例消失,1例转为轻度。萎缩性胃炎中度者17例,治疗后7例消失,2例转为轻度,8例无改变;轻度者10例,6例消失,4例无改变。不典型增生中度者6例,治疗后4例消失,2例无改变;轻度者4例,治疗后3例消失,1例无改变;重度者5例,治疗后2例消失,3例无改变。(蔡淦 马俊坚)
18.芪草萎胃汤
来源:
陕西省第九棉纱织厂职工医院袁宗文等。
功能:
益气清火,行气活血。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黄芪50克、甘草10克、鸡内金10克、丁香10克、莪术10克、三七10克、丹参30克、百合33克、白芍3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20克、枳壳15克、白芨15克,水煎服。
加减:
无泛酸者加山楂30克、五味子30克;伴肠腺上皮化生或胃息肉者加刺猬皮45克、制马饯子15克。
疗效:
治疗35例,治愈7例,显效16例,好转12例。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19.王氏养胃汤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甚础理论研究所王淑兰。
功能:
益气健脾,降逆和胃。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弱型)。
组成:
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橼、砂仁、桃仁,以上诸药加工制成冲剂服用。3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52例,显效14例,有效33例,稳定5例,总有效率90.3%。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20.柴蒌和胃汤
来源:
黑龙江中医学院于松等。
功能:
疏肝理气,和胃散寒止痛。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法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水煎服。治疗期间忌烟酒、生冷、辛辣食物。1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34例,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胃镜检査粘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改变为浅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消失)11例,好转(临床症状缓解,体征减轻,胃镜检查胃粘膜炎症减轻,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由重度转为中重或中度转为轻度)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蔡淦 马俊坚)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