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吴怀堂(1917〜),苏州中医院主任医师。凡肺脏发生充气膨胀不能收敛复原的病变状态时,名曰肺胀,现称肺气肿。早在《内经》、《金匮》对此即有记载,并初步确立了有效治法。
肺主气,司呼吸,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不断吐故纳新,以维护生机。中医认为肺脏本身所具有的只是凭藉其肺叶的收敛之力所起到的呼气功能,而吸气功能却在于肾,主要是指肾的纳气之权,故呼吸其实是由肺肾两脏分司的。对此,首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按欲者爰欲,收者收敛,因此经文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肺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使其肺叶的收敛方面,唯其能收敛,始能使浊气呼出,以便换取清气吸入,所以所谓“欲收”,换言之,就是指的呼气功能。且从“急食”含有收敛作用的酸味之品“收之”、“补之”,以酸为补,藉以增强呼气功能的治法来看,更可反证出这一点。至于肾的吸气功能,在临证实践中都能体会到用补肾纳气法可以有效地平定肾虚失纳的虚喘病,足以证明之。总之,正如《难经·四难》指出的“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虽然其中涉及到四个脏器,范围比较广一些,但肺与肾分司呼吸之功的学说早已概括其中而肇始其端,并由此启发后世,通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无误。
据上所述,可知肺胀的形成机理,乃是久咳久喘伤肺而致肺气虚。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则失其通调水道、水精四布之常,或因脾肾先虚,水湿内停,均能聚成痰饮,逆于肺络,窒碍气道,特别是因肺气虚则肺叶失其收敛之能,以致浊气之呼出者受阻,清气之吸入者少降,呼吸不利,气无所司,于是壅聚于肺叶之内,充张肺形,遂成肺胀而终难复原。肺胀病久,往往延及心肾,益增病势而趋于危殆。但亦有先因肾之本元虚弱,纳气无权,导致吸入无力,继而影响肺的呼气功能而发生肺胀的,此于年老患者最多见之。
《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意谓喘咳之病,本非一种,而此必同时见有虚满,始属肺胀。所以本病除长时间的咳嗽、气喘以外,虚满一证更属肺胀的特殊征象。所谓虚满,就是指的肺胀时肺脏与胸廓都要发生膨满胀大的形态变化,特别是胸廓的外形变化更是可睹可触的。但由于此种膨满所充者是气,而气乃清虚无形之物,故谓之虚满也。当然这个虚字也可以包含肺虚的意义在内。根据肺胀的虚满特征即可与其他咳喘病,特别是和胸胁部悬饮积水所呈现的胸胁硬满现象作出鉴别。
肺胀既已形成,往往缠绵数月,经过缓慢,病情尤多反复,喘咳时轻时重,其所以加重,每多由并发病或其他诱因所触发,其中与季节关系影响最大,即入夏缓解,交冬加重,似乎有其规律。或因气候突变,感受风寒。对此,《巢氏病源》曾有记载说:“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而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当感受外邪时,除咳喘加重外,每有形寒、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出现。
此外,《金匮》对此亦有一些症状描叙:“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其中特别是“目如脱状”,即两目突出,在临证中所遇到的严重的肺胀患者中确实常可见到此种现象。《金匮》另有指出肺胀可以令人并发水肿,如云:“上气喘而燥咳属肺胀,欲作风水。”从现在看来肯定是属于肺胀病久不愈,延及心肾同病时所出现的面浮足肿之状,病情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
治法:鉴于肺胀的根本因素是“虚”,故其治法自应以“虚则补之”为原则。至于应用何种补法最为适宜,则又应以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内经》所说的“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的方法为主法,再配合其他有效方药,随证施治即可。
我过去曾从古方中拣集到3首皱肺丸方,觉得每一方都制方精妙,用药配伍,都能符合肺胀病的治疗原则。而且丸称皱肺,绝非偶然,皱即收敛,顾名思义,皱肺就是能使肺胀复敛之意,由此推想古人当时定已认识本病较为深刻,专为针对肺胀治疗而设,且有成效,乃定此名。多年来经本人及其他方面的临证实践应用,都认为确可获得良好效果,可谓名副其实。现先将3方的施用方法重点介绍于下:
1.皱肺丸(《百一选方》)
上等份为末,用羯羊肺1具,去皮尖杏仁半斤,水同煮,以肺烂为度,去筋膜沫,与杏仁同研极细,和众药成丸如梧桐子大小,阴干。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不妨,糯米饭饮下,食后临卧服。
本方五味子酸收敛肺纳气,人参大补肺中元气,二味相辅,对肺胀的治疗,可谓大体已备。余用桂枝温阳化饮,款冬温润肺气止咳逆,紫菀辛温宣肺祛痰,石英温降肺气,止咳逆上气,杏仁泄肺降气,除风治咳,羊肺通肺气,止咳嗽,利小便,退肿。综上观之,本方对治疗肺胀“虚满而喘咳”主症的用药组成,完全符合治疗原则,可谓面面俱到,了无疑义矣。
据本人用此方的经验,除因肺痨续发肺胀者外,由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胀,均可施用,但必须在无外感时服用为宜。坚持经常服用,效更显著。若不能合丸,可改成汤剂,除羊肺外,每味药按常用剂量处方,并可按病情需要,随证加减其量;病重者最好用人参,一般可用党参或太子参,剂量倍之;若无五味子,可酌情另选白芍、乌梅、御米壳、诃子等酸收之品一二味代人之,或者亦可任选一味与五味子同用,以增强收敛之力。
2.皱肺丸(《证治准绳》)
制法服法同前。
此方用于治疗肺痨病继发的肺胀较佳。因肺痨患者大都阴虚火旺,且多咯血,而前方中有桂枝性温故不宜用。本方则去桂枝,另配知母、秦艽、阿胶、懦米、百部等清肺热、滋肺阴、除肺痨等品治之,颇为适合。
3.皱肺丸(《普济方》)
上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炙甘草汤下15丸。
此方治肺胀并发心脏病者较宜。因肺心同病必致气血瘀滞,胸闷心痛,故当用五灵脂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为主,柏子仁之养心、胡桃肉之敛肺,药仅3味,所治已备,应用后确有疗效。本方亦可与上二方酌情同时服用,或另加丹参,以增药效。
其他,若痰多者可配合二陈丸同服;若肺肾同病,出现肾气失纳而属肾阳虚者可配用金匮肾气丸,肾阴虚者用七味都气丸,甚则人参蛤蚧散亦可用之;若外感新邪时应暂停服皱肺丸,另行按病用他法治之;若外感风热而见发热、恶风、喘咳加重、痰黄、舌黄、脉浮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汤或定喘汤清解之,此外,银翘散、桑菊饮、板蓝根冲剂亦可随证选用;若外感风寒而见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喘咳加重、痰白、苔白、脉细者用小青龙汤或三拗汤温解之,待邪解病愈后,再继服皱肺丸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