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解毒利湿祛瘀理气,顾本健脾益气养阴和血

名医简介

钱伯文(1916〜),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医认为,子宫颈癌之成是由于冲任损伤或外受湿热,毒邪凝聚,阻塞胞络;或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血凝滞,瘀血蕴结;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以及身体虚弱,脉络亏损等等影响所致。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详审其邪正盛衰的情况,我治本病大致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湿聚毒成,祛邪兼调气血临床所见的早中期子宫颈癌患者,多呈湿聚毒盛之象,可见胃纳不佳,胸闷不舒,心烦不适,带下绵绵,色黄而臭,苔黄腻或微黄,脉弦数或滑数等症。治以清热、利湿、解毒。用四妙丸合五苓散、萆薢分清饮等加减。同时因冲任受损常与肝气郁滞所致,故临床又常见情志抑郁、脘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现象,宜辅以疏肝解郁,用逍遥散、越鞠丸等;证属早中期,邪盛为主,正尚未衰,应抓紧时机消除肿块,而常选用活血解毒消肿之品。以下是几张参考方:

1.白带较多者:

粉萆薢12g、白莲须24g、生地榆12g、芡实12g、茯苓12g、椿根皮12g、生薏苡仁24g、熟薏苡仁24g、土茯苓24g、黄柏9g。

2.带下黄稠或腥臭:

木馒头15g、蜀羊泉15g、黄柏12g、知母12g、半枝莲24g、露蜂房12g、生薏苡仁24g、熟薏苡仁24g、土茯苓24g、椿根皮15g、粉萆薢12g。

3.肿块明显,体质强壮者:

露蜂房9g、全蝎2g、乳香9g、没药9g、三棱9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续断12g、莪术9g、桃仁泥6g、红花2g、甘草6g、大黄6g。

4.出血较多者:

银花12g、生地榆12g、土茯苓24g、侧柏炭12g、当归9g、阿胶9g、大黄6g、乳香6g、没药6g、木馒头24g、天龙2条。

以上诸方可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1.5〜3g,1日2次吞服;或小金丸每日3次,每次3〜4片吞服。

脉络亏损,扶正辅以固脱本病延至晚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多而恶臭、疼痛等症状加重,同时正气虚衰之象亦更趋明显。病人常有肝肾阴虚之症,如见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口干便结,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或细数等。治拟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有时亦可见脾肾阳虚之象,如见腰酸肢冷,面色㿠白,倦怠无力,带多腥臭,大便溏薄,舌体肥胖,舌苔薄腻,脉缓或细涩。治拟温补脾肾为主。用参苓白术散、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参考方有:

1.气阴不足者:

生黄芪30g、小蓟炭12g、阿胶15g、参三七6g、当归12g、生甘草6g、红花3g、紫草根15g。

2.出血较多,阴虚火旺者:

杭白芍12g、黄柏9g、阿胶9g、炙龟板15g、炙鳖甲15g、白莲须12g、椿根皮12g、藕节炭12g、墨旱莲24g、地榆12g。

水煎服,另用云南白药0.4g,1日2〜3次,吞服。

张某,女,58岁,退休工人。

患者阴道流黄水及不规则流血约5个多月,发病后身体逐渐消瘦,大便秘结,下腹疼痛,面部浮肿,体力极度衰弱。于1974年在某医院妇科检查:阴道粘膜萎缩,弹性减弱,宫颈凹凸不平,两侧穹窿有浸润现象,并将延及盆壁,窥镜检查见子宫颈呈菜花样,表面有坏死。诊断为宫颈癌2〜3期。因患者不愿做手术,故用中药治疗。诊治时,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腰际酸楚,带多腥臭,舌苔黄腻,脉象细涩。治拟益气健脾利湿,佐以消肿解毒。主要方药如下:

炒白术、生黄芪、茯苓、粉萆薢、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土茯苓、露蜂房、天龙、木馒头、紫草根、赤芍、白芍、桑寄生、肥知母、黄柏、制苍术、白莲须、续断。

加减药物:

三七、莪术、熟地、生地榆、生地、山药、炙甘草、牡蛎、广木香、川楝子、苦参片、小茴香、乌贼骨、椿根皮、艾叶等。

酌情加用的成药:

云南白药、小金片、牛黄醒消丸、归脾丸等。

连续服药10个多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于1977年随访,患者身体健康。两年未复发。由于患者常至农村休养,未进行复查。

本病为脾虚失运,湿蕴于下,毒邪内侵,而投以益气健脾,运化水湿,以治其本;消肿解毒,祛除毒邪,以治其标。其中露蜂房、木馒头、紫草根等不仅有解毒和清热凉血等功效,对宫颈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露蜂房效果更好,但以癌肿未溃破前用之比较合适。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肿瘤科卷》
2
本条ID:1518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