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散治鼻渊

名医简介

许履和(1913〜),南京中医学院教授。

慢性鼻炎多由伤风之后,余邪留于肺经。肺气不清,缠绵不愈而成。其症鼻塞流涕,左右交替,涕色或黄或白,涕质时稠时稀,鼻孔干燥,前额痛胀,平时容易伤风,伤风期症状加重。中医属“鼻渊”范畴。余治此症,悉以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合甘桔汤(甘草、桔梗),加黄芩、桑白皮、麦冬、枇杷叶宣通壅滞,清解肺热。口不渴去麦冬;口干甚而舌苔黄加芦根、生石膏;头额昏胀加桑叶、杭菊;涕中带血加黑山栀、炒丹皮、茅花;涕味腥臭加鱼腥草。一般服药30剂,即可痊愈。若鼻流黄浊涕如脓,其味腥臭,嗅觉减退,头痛脑胀,为胆热移于脑所致,俗称“脑漏”,可服《医宗金鉴》藿香丸(今名“藿胆丸”)清其胆热,每次5g,1日3次,温开水送下,连服半年,可望根治。有的患者,兼有头昏眼花,精神不振,容易疲劳,为病久中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需合入补中益气汤服之。又鼻渊单方,同死狗头骨煅存性,加入梅片少许,研成细末抹鼻,1日3〜4次,用治脑漏,亦有良效。

慢性鼻炎兼鼻息肉(鼻痔)者,是由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内服辛夷散6g,1日3次;外用王旭高先生“鼻痔验方”,以西月石10g,雄黄3g,冰片0.3g,共研细末,抹鼻,1日3〜4次。有的病例,只须外治,亦能消退。

慢性鼻炎兼有“囊肿”(“痰包”)者,亦以苍耳子散加味治效。如一王姓患者,男,17岁,鼻塞流涕,或黄或白,有时带血,其味腥臭,病已2年,在某医院诊为“慢性鼻炎”,又摄片断为“右上额窦腔内囊肿”。平时容易伤风口干,脉舌如常。按风热郁于肺经论治,方选清肺宣壅之苍耳子散合甘桔汤加味,药用:

苍耳子10g、辛夷6g、白芷5g、薄荷(后下)5g、生甘草3g、桔梗5g、桑白皮10g、黄芩枇杷叶(去毛)10片丹皮6g、鱼腥草10g。

连服20剂,除有眉头部胀痛外,各种症状全部消失,原方加炒杭菊6g,服10剂,眉心部胀痛亦除,摄片复査,右上额窦腔内囊肿已消失。

鼻渊而兼鼻痔,容易发现,若兼囊肿,须经西医检查才能确诊。确诊后,须手术摘除,中医内服汤药亦能消散。苍耳子散为治鼻渊之主方,俾肺热得清,壅滞得通,故不仅鼻渊告愈,而且囊肿亦随之消失。所谓正本清源,源清则流自洁是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五官科卷》
2
本条ID:15069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