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于60年代初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有着深厚、扎实的现代植物分类、动物分类学基础,对生物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手段至为捻熟。他常年深入到动物分布地区,工作在野外,观察动物的栖息环境、形态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调查动物的资源分布,在实践中获得、掌握、记录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不间断,尤其对鸟、兽类研究颇见功力。早在1959年,邓氏先后深入到东北长白山、兴安岭地区,对我国榛鸡的生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总结榛鸡的栖息环境、形态特征、全年各月份的食量、食物种类、取食频数、活动时间、范围、飞行、鸣叫、繁殖习性、数量、天敌、保护等各方面的观察资料,为这一经济动物的研究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此后更对分布在我国的红颈苇、灰喜鹊、金眶行鸟等鸟类进行了一段时期的专项工作,并把这些鲜活、少见报导的研究论文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60年代中期,邓氏对复齿鼯鼠开展了专项研究,终于将栖息于海拔1500m,连猎人都很难捕捉的复齿鼯鼠生态资料研究清楚。复齿鼯鼠的栖息地海拔较高,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多雪,平均气温在-30℃左右;大山岩石裸露,千岩竞秀,层峰威耸,复齿鼯鼠蹲在树上,以前足将侧拍、松枝、照山白枝叶捧起进食。每年10月筑巢于洞中或石隙里,巢分三层,夏季多在巢外活动,冬季晨昏活动频繁,行动敏捷,叫声如鼠,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4仔,仔兽初生无毛,飞膜明显,一年性成熟,寿命可活10年以上。定点排泄尿便,粪粒与尿液粘结,药名脂。历来本草对该药来源认识极不相同,宋代本草均列入虫部。明代李时珍认为“曷旦(寒号虻之别名)侯时之鸟也”,故移入禽部原禽类。1932年杜亚泉根据现代动物学分类方法,将之划入哺乳类狐蝠科,订名为大蝙蝠,并有附图。近代一些药学专书,如《中国药学大辞典》、《现代实用中药》和《药材学》等均沿用此说,认为五灵脂是大蝙蝠的粪便。邓氏经过上述实地考察,研究了市售药材,纠正了这些错误,认为五灵脂就是鼯鼠类粪便,为历来纠葛不清的五灵脂正本清源。至此,在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完整、系统、科学的中药学科动物药资源学与本草学研究方法及学术体系的基本框架创建起来,并在《吉林省中药新资源——乌梢蛇研究》论文得到了全面充分的体现。邓氏经过对《重修证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汤液本草》、《本草纲目》、《得配本草》、《本草述钩元》、《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药材手册》、《药材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江苏药材学》、《中草药学》、《中草药手册》、《四川中药志》等历代主要医药文献研究,在实地调查原动物红点锦蛇、白条锦蛇、虎斑游蛇、黄脊游蛇的基础上,根据对苏皖及全国药用乌梢蛇生产情况的考察,得出在吉林省上述四种蛇均可做乌梢蛇入药结论,并对乌梢蛇采集加工、化学成分、药效药理、临床应用做了充分阐述。邓氏创建的动物药资源学与本草学研究体系,从思维到理论,从方法到手段,都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实现,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在实地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对《本草图经》中动物药进行专项考证,在药用鸟类考证中,确认《本草图经》所载鹧鸪为雉科鸟类鹧鸪Francoliunspinta-deanus;雉为雉科环颈雉Phasiannscolehieus以及白鹇Lo phuranycthemera、白冠长尾雉Symaticusreevesii和白颈长尾雉S.ellioti;鸬鹚为鸬鹚科普通鸬Phalacrocoxaxcarbo;雄鹊为雉科喜鹊Picapica的4个亚种等,首次确认该书收记药用鸟类为3目5科34味药。
通过对《本草图经》中贝类的考证,认为该书所载牡蛎实为褶牡蛎Ostrapicatula,海蛤则泛指瓣鳃纲多种贝类总称,但多属帘蛤科Veneridae和蛤蜊科Mactridat的一些种类。至于真珠的原动物在海产为珠母贝Pintadamargaitifera、合浦珠母贝P.fueata和大珠贝P.maxima;在淡水为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和三角帆蚌Yriopsiscumigii等种;紫贝应为蛇首眼球贝Qrosasiaca putsarpentis;贝子可包括宝贝科货贝Monetariamonita、环纹货贝Monetariaannulus和阿拉伯缓贝Mauritiaarabica等种。确知该书所记药用软体动物为8目16科45种,计24味药。
通过对蟹、鼠妇、蜘蛛、蝎、蜈蚣等的考证,确认该书收记药用节肢动物(不含昆虫)5目8科13种,计11味动物药。
通过上述工作,邓氏亲自将《本草图经》中鸟类、贝类、节肢等三类16目34科68种药用动物考证清楚,同时确定了整套完善的考证工作方法。但他并不对此满足,又先后组织了10余人,对《本草图经》所载药用动物进行了系统工作,经过长期、系统、艰苦的努力,终于将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编撰的一部比较完备的图谱性本草著作,即《本草图经》中到底记载多少种动物药这一历史悬案考证清楚。该书共载有药用动物50目92科217种,动物药304味,其中无脊椎动物26目44科118种,动物药63味,脊椎动物24目48科99种,动物药241味。正是由于邓氏几十年孜孜以求,使我国动物药的继承与整理工作有了丰厚的底蕴,也为进一步开展初级资源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