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至阳Zhì yáng(GV9)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之,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类属
督脉穴。
适应症
主治:脾部病症。常用于黄疸;四肢重痛;腰背痛。全子宫切除术的针麻用穴。
操作
沿棘突的倾斜角向上斜刺0.5-1寸,不宜深刺,以免损伤脊髄。
阐释
至者达也,又极也。如四时节令,夏至为夏之至极,冬至为冬之至极。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也,故名“至阳”。又可意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也。凡属寒热交争症,多先取此穴,以扶正气之阳,而却病邪之阴,俾收汗出而解之效。譬如阴阳交争之际,势均力敌,各不相下,而阳方突得生气增热之助,犹生力军突来增援,则阳之为胜,必可知也。故虐疾多取此。因本穴旁平膈俞,则知其内应膈肌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1.主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随年壮。(《千金要方》卷十七、《千金翼方》)
2.黄疸,灸第七椎七壮,黄汗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七)
3.浑身发黄,至阳灸、委中出血。(《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
4.至阳亦医黄疸病,先泻后补妙通神。(《针灸玉龙歌》)
5.胆道蛔虫痛,针刺至阳穴治疗。[福建中医药,1985,16(1):31]
6.心肌缺血,艾灸至阳穴。[针灸临床杂志,1998,14(5):36]
7.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针刺至阳穴治疗。[辽宁中医杂志,1989,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