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阳谷Yáng gǔ(SI5)
出处:《灵枢》
定位
部位: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由腕骨穴向上,相隔一骨(即三角骨)的凹陷中取之。
类属
手太阳小肠经穴;五输穴之经穴;手太阳之所溜。
适应症
主治:头、项、肩部病症。常用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发热,癫,狂,痫,抽搐。颈肿,颊肿,臂外侧痛,腕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阐释
穴在腕关节阳侧凹窠中,故名“阳谷”,与阳溪、阳池意同。《内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会,即肌肉之端,着骨之处,两处肌肉交会也。其所治症为癫狂、妄言、热病,汗不出、耳、目、口、齿诸病,以及阴郄所主各病。固本穴挨近阴郄也。阴郄为心经大穴。本穴能治有关灵窍诸病者,与阴郄穴面虽异,穴底则同,故两穴有同功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1.治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以三棱针刺手太阴经少商二穴,微出血,泄诸阳脏热凑。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兼刺手大指背头节上,以三棱针挑刺三针,出血佳。次针手太阳经阳谷二穴,而愈。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之下陷中。针入三分。(《针经摘英集》)
2.眼赤肿疼痛阳谷一分泻之、至阴。(《医学纲目》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