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腹哀Fù āi(SP16)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大横直上3寸处取穴,横平建里穴。
类属
足太阴脾经穴。
适应症
主治:胃肠病症。常用于下痢脓血、腹痛;消化不良,便秘。
操作
刺1~1.5寸。
阐释
哀,悲鸣也。腹鸣,即肠鸣也。人有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
本穴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之会穴,属于纯阴。又《春秋繁露》云:“哀气太阴,而当冬。”盖以哀气主阴,阴气为用多闭结,故其主病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腹中痛,故名“腹哀”。
“哀”又音衣,暗自悲伤也。《诗·小雅》:“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哀,在《诗经》此节读“衣”音。但一般读“唉”,可以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