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草拾遗》
简说: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台湾等地。原植物喜生于山上向阳肥沃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园中。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临床用名通草。
《神农本草经》:
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名医别录》:
味甘,无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劓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本草拾遗》:
本功外,子味甘,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海药本草》:
味温,平。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
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开宝本草》:
味辛、甘,平,无毒。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本草图经》:
解诸毒虫痛。
《药类法象》:
灯草、通草,气平,味甘。
通阴窍涩不利,利小水,除水肿癃闭,与琥珀同。治五淋闭。
《药性赋》:
味甘,平,无毒。降也,阳中阳也。其用有二: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涩、闭两俱立验,因有通草之名。
《汤液本草》:
气平,味甘、辛,阳也,无毒。灯草同。
《象》云:治阴窍不利,行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生用。
《珍》云: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
《日华子》云: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本草发挥》:
洁古云:气平,味苦。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本草纲目》:
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手太阴肺,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本草经疏》:
通草者,即木通也。禀清秋之气,兼得土之甘淡,故其味辛平。《别录》加甘,无毒。又云:微寒,味甘而淡,气平味薄,降也,阳中阴也。入足少阴、太阳,亦入手少阴、太阳。能助西方秋气下降,故利小便,专泻气滞。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源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则约束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证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此主之。《本经》主除脾胃寒热者,以其通气利湿热也。其曰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以其味淡渗而气芬芳也。令人不忘者,心主记,心家之热去,则心清而不忘矣。湿热生虫,故又主恶虫。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者,脾家湿热壅盛则成疸,心脾之热不清则昏昏欲眠而心烦哕。音声出于肺,肺家之湿热去,则肺金之气清而音声出矣。治耳聋者,泄肾家之湿火也。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又《药性论》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下水,排脓止痛,及治人多睡,水肿浮大。陈士铎主理湿热小便数急疼,少腹虚满。日华子主妇人血闭,月候不匀,乳结下乳者,皆通窍之所致也。
简误:木通性通利,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本草蒙筌》:
味甘、淡,气平。味薄,降也,阳也,阳中阴也。无毒。泻小肠火郁不散,非他药可论;利膀胱水闭不行,与琥珀相等。消痈疽作肿,疗脾疸嗜眠。解烦哕,开耳聋,出音声,通鼻塞。行经下乳,催产坠胎。
通脱木,利水使阴窍通和,退肿令癃闭舒泰。更治产后,下乳如神。
谟按:通草、通脱木,经云:行水专利小肠,且多他证之治。既为良药,当勿传讹。奈何时医每以通草认作别条木通,以通脱木反呼名曰通草。致使市家真伪混卖,误人甚多。殊不知本草立名,各有意寓。通脱木因瓠中藏脱木得之,名竟直述。通草藤茎不甚长大,故以草称。木通系俗指葡萄藤茎,且大且长,特加木字。总曰通者孔窍悉同,行水利肠固并建效,其治他证,虽百木通不能及一通草矣。齐驱并驾,安得谓乎?
《本草乘雅》:
黄中通理,故名通。草类藤曼,仍名草。枝头五叶,长夏作花,味辛气平。脾之用药通剂也。故除脾胃寒热,塞而不通,并九窍血脉关节,悉为脾土所摄故也。去恶虫,令不忘,即通九窍血脉关节之徵。经云:通因塞用,正此类也。
具此神通,则八万四千毛窍,有所闭塞,莫不令之开通。举九窍者,九窍为窍穴之总持耳,若关节血脉,又属身内之关津河道矣。
通草,草类木状,白瓤理通而轻脱也。木乘金制曰倚,金体用行曰商。受前此之木,生后此之金,离南而转西矣。盖通因塞用,脱因涩用,木司阴窍,肝所主也。故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下乳催生,解诸毒虫痛耳。明目者,上通其木窍;泻肺者,泄肺之金郁,金郁则泄之,解表利小水也。然则泄金之用,正所以辅金之体,行木之用耳。
《药性解》:
通草,味淡,性寒,无毒,入肺、大小肠三经。与木通同功,特泻肺明目,退热行经,下乳通结,力尤胜之。
按:通草色白,宜其泻肺;味淡,故入小肠;性主通行,故又入大肠。
《药鉴》:
气平,味甘淡,无毒,阳也。泻小肠火郁不散,利膀胱水闭不行。消痈疽作肿,疗脾疸嗜眠。解烦哕,开耳聋,出音声,通鼻塞。行经出乳,催产堕胎。孕妇所忌。
《景岳全书》:
亦名通草。味苦,气寒,沉也,降也。能利九窍,通关节,消浮肿,清火退热,除烦渴黄疸,治耳聋目痛,天行时疾,头痛鼻塞目眩,泻小肠火郁,利膀胱热淋,导痰湿呕哕,消痈肿壅滞,热毒恶疮,排脓止痛,通妇人血热经闭,下乳汁,消乳痈血块,催生下胎。若治小水急数疼痛,小腹虚满,宜加葱煎饮。若治喉痹咽痛,宜浓煎含咽。
《本草备要》:
古名通脱木。
轻、通、利水、退热。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利肺气),退热催生。
《本经逢原》:
通草轻虚色白,专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东垣言泻肺利小便,治五淋水肿癃闭,取气寒降,味淡而升。仲景当归四逆汤,用以通在里湿热也。妊妇勿服,以其通窍也。
《本草求真》:
[批]清肺、通乳、利水。
通草专入肺、胃。气味甘淡,体轻色白,有类灯心。时珍曰:有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颂曰:古方用通草,皆今之木通,其通脱木,稀有用者。功用入肺,引热下降,及利小便,通淋治肿。杲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然灯心质小气寒,则兼降心火,此则兼入胃,通气上达而下乳汁之为异耳。时珍曰:通草色白而气寒,疏淡而体轻。况此体大气轻,渗淡殆甚,能升能降,既可入肺而清热,复能上行而通胃。东垣用此以治五种水肿癃闭,非取气寒能降,味淡能升之意乎。仲景用此合当归、芍药、桂枝、细辛、大枣、甘草,名为当归四逆汤,以治伤寒邪入厥阴,非取通草以通营卫之意乎。但孕妇勿服。
《得配本草》:
甘、淡,微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泻肺气,利阴窍,下五淋,通乳汁。能使经络流行,营卫通畅。以能开厥阴之关也。
佐琥珀、茯苓,泻火利水。
中寒者勿用。
《本经疏证》:
木通之用,世类知其通水道。本经所载主治,一若悉主于血,无与乎水者,殊不知决气篇曰中焦受气是为血,则水乃血之母,血乃水之精,源同派别者也。且本经所载木通主治,核之素问灵枢如所谓九窍为水注之气者,脉为血之府者,营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者,经脉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并未尝水血分言。然则踞其源,治水即能治血,治血即能治水矣。矧又言津液已行,营卫大通糟粕以次传下,一若水谷入胃已后,苟津液未行,营卫未通,其糟粕不能下者,盖胃中水谷之精气,上注于肺,肺泌其清中之清者,归于心以生血脉,营一身,泌其清中之浊者,仍归于胃,以输降于小肠膀胱。试取本经首言除脾胃寒热,次及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则知木通于肺胃之交,真能为之承接疏瀹,使其气化通血化利者,即其茎小孔中通两头贯彻,不有合于主脉之心,化血之包络乎?不又有合于自胃而小肠,自小肠而膀胱,绝无阻隔乎?诚使气化通,血化利,清者升,浊者降,则在上之窍,自无碍神明之游行,在下之窍,自能济糟粕之输泻,则所谓通利九窍血脉关节者,与通利水道,又岂有别耶?是本经举其全,后世只得其一节耳。抑后人多谓木通泻小肠者何居?夫心主血脉而合小肠,小肠者心脏传化之腑也。故先哲有云,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滞,是则血脉通利,即其通利小肠之本,小肠通利,正其通利血脉之功也。以是细参之,但在下则阳生阴中,在上则阴生阳中,其机无二,上而火中之水在小肠者,既和而能化,则在下水中之火属膀胱者,亦应之而能化,其机亦无二也。但不可谓其专司小肠,无与于膀胱,又不可谓其既入小肠,又入膀胱也。特病因于膀胱者,不得专主此耳。
然则仲景当归四逆汤之用木通也。为利水道设乎、为通血脉设乎?盖古人之用药也,宜于此不宜于彼者勿用,与他物不相和洽者勿用,功不两就者勿用。夫惟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岂无阴邪水饮阻隔阳气而然,且非水与寒勾,不用细辛,即桂枝亦导饮下气之物,其与茯苓泽泻同用者,不仅一处也。特化气化血,各有攸分,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气息之微极矣。斯时苟助阳壮气,用附子干姜等剂,原不妨厕茯苓泽泻于其间,使生者生,化者化,乃推其源不由气之不煦,而由血之不濡,则当归四逆汤者,既不能助阳壮气,反用茯苓泽泻以化其气为水而通昭然矣。然则通脉之物,不有人参麦门冬乎?夫惟血脉之行固以气,亦有血不泽而气不行者,故古人于经脉流通,每比之风与水。用干姜附子以振阳,犹之热盛而风生也;用当归芍药桂枝以生脉,犹之决渠以通道也。人参之通脉,为鼓其橐无论已。麦门冬之通脉,虽亦比于滑泽水道,然究协于土之焦枯而不通,终未洽乎源之不浚而不达,故浚血之源,非理心之用不可,欲通心之用于十二经十五络,非直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之本不可,欲探其本,舍木通其谁哉?且人参麦门冬,能使其流,不能分其派也;能使其来,不能竟其委也。则所谓功克两就者,其又舍木通而奚属耶?
《本草分经》:
气寒,味淡,入肺胃。引热下行,而又能通气上达,通窍利肺。
1.通草具有明显利尿作用,与排钾有关,对钠、氯无明显影响。
2.通草能促进肝与其他组织中的脂肪代谢。
3.通草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4.通草中所含乳糖能维持肠道中适当的肠道菌丛数,并能促进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