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修本草》
简说: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海拔200~1050米的山谷丛林中。喜温暖湿润环境,以酸性砂质壤土和粘土最宜生长。味甘、咸、微辛,性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临床用名苏木。
《本草拾遗》:
寒。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
《日华子本草》:
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药类法象》:
主破血,产后血胀满欲死,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月经不调,及血晕口噤。
《药性赋》:
味甘、咸,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二:破疮疡死血,非此无功;除产后败血,有此立验。
《汤液本草》:
气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胜于酸、辛,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妇人月水不调及血晕口噤。
《心》云:性平,甘胜于酸辛。去风与防风同用。
《珍》云:破死血。
《本草衍义补遗》:
味辛甘咸,乃阳中之阴。主破血、产后胀满欲死,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月经不调及血晕口噤极效。
《本草发挥》:
洁古云:性凉,味甘酸而微辛,阳中之阴。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本草纲目》:
苏木乃三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本草经疏》:
苏木禀水土之气以生,故其味甘咸,气平无毒。好古加辛。降多于升,阳中阴也。入足厥阴,兼入手少阴,足阳明经。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海药》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净,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简误:产后恶露已尽,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
《本草蒙筌》:
味甘、咸,气平。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入药惟取中心,煎酒专行积血。女科资通月水,产后败血立除。外科仗散肿痈,跌扑死血即逐。同防风散表里风气,调乳香治口噤风邪。
《本草乘雅》:
苏有疏畅义;方有不动义,具厥阴风木之才,非分崩离坼之比。
死而更生曰苏;赋形有尝虫方;东方之行曰木。木以色胜,当判入肝,肝之心药,肝之血分气药也。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肝藏血,心藏血脉之气也。故主血中诸眚,闷绝欲死者,功能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一名屠苏者以此。
《药性解》:
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入肝经。主破产后恶血、疮疡死血、一切跌扑损伤,调月水,去瘀血,和新血,排脓止痛,消痈散肿及主霍乱呕逆、赤白痢下。
按:苏木专主血分,宜入肝经,然破血之功多而和血之功少,勿得多用,以伤阴分。
《药鉴》:
气寒,味甘咸,无毒,可升可降,阴也。诸血家之要药也。与川芎同用,则散头目之血热。与红花同用,则治产后之血瘀。与皂角刺同用,则逐痈肿之血死。与四物汤同用,则滋骨蒸之血枯。要之热去则血凉,瘀除则血新,死逐则血活,枯滋则血润。
《景岳全书》:
味微甘微辛,性温平,可升可降,乃三阴经血分药也。少用则和血活血,多用则行血破血。主妇人月经不调,心腹作痛,血癖气壅。凡产后血瘀,胀闷势危者,宜用五两,水煮浓汁服之。亦消痈肿死血,排脓止痛,及打扑瘀血,可敷。若治破伤风,宜为末酒服,立效。
《本经逢原》:
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证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如产后恶露已净,而血虚腹痛,大便不实者禁用。
《本草求真》:
[批]凉血破瘀。
苏木专入心、胃。甘咸辛凉。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因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如疏风则与防风同用,行血则与乳香同用。《海药方》。但性平疏泄,产后恶露已尽,大便不实者,均应禁用。
《得配本草》:
甘、辛、咸,入足三阴经血分。达下焦,泄大便,破死血,散痈肿,排脓止痛。
得人参,疗产后气喘。配乳香,治血风口噤;使防风,发表里风气。
锉碎,酒煮浓汁入药,治跌扑血瘀作痛。
少用和血。多用破血。
血虚内痛,勿得乱投。
《本草分经》:
甘、咸、辛,平。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因宣表里之风。
1.巴西苏木素具有抗炎作用。
2.苏木能增冠脉流量,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煎剂与巴西苏木素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3.实验证明,巴西苏木素与苏木精均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4.苏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