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药性与功用汇解

来源:《名医别录》

简说: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华钩藤、大叶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及同属其他植物的带钩茎枝。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四川、江西、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地次生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临床用名钩藤。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

微寒,无毒。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药性论》:

臣,味甘,平。能主小儿惊啼,瘛疭热壅。

《日华子本草》:

治客忤胎风。

《本草纲目》:

钩藤,手足厥阴经药。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或云:入数寸于小麦中蒸熟,喂马易肥。

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状如蒲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本草经疏》:

钩藤禀春气以生,《本经》气微寒,无毒。保升言苦。甄权言甘平。应是甘苦俱不甚,气味悉和平者也。为手少阴、足厥阴经要药。少阴主火,厥阴主风,风火相搏,则为寒热惊痫。此药气味甘寒,直气二经,则风静火息而肝心宁,寒热惊痫自除矣。甄权主小儿惊啼,瘛疭热壅,客忤胎风者,亦此意耳。疭

《本草蒙筌》:

味甘、苦,气微寒。无毒。因类钩钓,故名钩藤。专医稚幼,不理别科。寒热惊痫,手足瘛疭者急觅,胎风客忤,口眼抽搐者宜求。

《本草乘雅》:

藤棘如钩,中虚而通,离明之象,借形以指事也。经云:夏脉如钩,南方火也。入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则凡血脉之气,布队十二经中,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支别络属,交循舛错,致十二惊痫为寒热病者,咸可通之整之,仍转如环之无端耳。更能以法广之释之,功力真无尽藏,若仅疗小儿,是系小子,失丈夫矣。

《药性解》:

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十二经。主小儿寒热、诸种惊痫、胎风客忤、热壅夜啼,舒筋活血。色黄而嫩、钩多者佳。

按:钩藤兼主气血,故于经络靡所不入。惟疗小儿,不入余方。

《景岳全书》:

味微甘微苦,性微寒。能清手厥阴之火,足厥阴、足少阳之风热,故专理肝风相火之病。凡大人小儿惊痫眩运、斑疹天钓、头旋烦热等证,用之而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矣。

《本草备要》:

宣,除风热,定惊。甘微苦寒。除心热,平肝风。

治大人头旋目眩,小儿惊啼瘛疭(音炽纵。筋急而缩为螈,筋缓而弛为瘛,伸缩不已为纵,俗谓之搐搦是也),客忤胎风,发斑疹。主肝风相火之病,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

有刺,类钓钩。藤细多钩者良(纯用钩,其功加倍)。久煎则无力。

《本经逢原》:

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小儿急慢惊痫瘛疭,内钓腹痛,客忤胎风,大人肝风,头旋目眩,妇人带下赤白,皆肝风相火之病,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矣。

《本草求真》:

[批]治心热,祛肝风。

钩藤专入心、肝。味甘微苦,气平微寒。为手少阴心、厥阴肝经要药。缘肝主风,心主火,风火相扇,则风因火而愈炽,火亦因风而益盛。其在小儿,则病必在惊痫瘛疭,眼翻抽掣;筋急而缩为瘛,筋缓而弛为疭,伸缩不已为瘛疭。俗谓之搐搦是也。大人则病必见头旋目眩;妇人则病必见赤白带下。故必用此轻平宣泄以为下降,则风静火息,而惊风热自尔其克除矣。藤类象筋,故抽掣病由筋生者,必为之用。此惟小儿风热,初热病未见甚者,用之得宜,若使风火至极,势难骤遏,则此轻平疏泄,效难克奏,又当细审所因,用以重剂以为投服,则药始与病当,而无病重药轻之弊矣。

《得配本草》:

甘、苦,微寒。入手足厥阴经。平肝风,除心热,祛肝风而不燥。小儿客忤瘛疭,大人头旋目眩,能通心胞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相火为病者,可用以为使。

得硝石、炙甘草,治惊热;得甘草,治惊痫;配紫草,发斑疹。

纯用钩力大,久煎力薄。

《本经疏证》:

大奇论曰,心脉满大,痫瘈筋挛,肝脉小急,痫瘈筋挛,肝脉鹜暴,有所惊骇,肝肾并小弦欲惊,二阳急为惊,夫盛满偏于一处,则他处之不足可知,弦急偏于一处,则他处之纵驰又可知。巢氏曰,小儿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或摇头弄舌,或睡里惊掣,或数啮齿,则为欲痫,若口眼相引,目睛上摇,手足掣纵,背脊强直,颈项反折,则为痫。又曰,惊痫者因惊怖大啼乃发出,夫相引掣纵应弦急,强直反折应盛满,谓非气血至此,忽被牵掣,遂与他处不相流通,若倒钩逆注者然可乎?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为乱,况发于寒热后者,非特正方以兹逆注,邪且难免拘留,此所以有取于钩藤之紫色空中,任是处处倒钩逆注,而脉络决不因之以塞,紫者水火相参之色,凡阴阳气血寒热皆于此取义焉可也。色紫而气寒则协和气血,分解寒热之用,已具于中矣,矧复中空,则交通阴阳,调剂上下之德,抑又可泯乎?不然,则别录仅以之治一病,后人遂不可因此为三隅之反矣。

《本草新编》:

味甘、苦,气微寒,无毒。入肝经。治寒热惊痫,手足瘈疭,胎风客忤,口眼抽搐。此物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然尤能盗气,虚者勿投。

或问钩藤为手少阴、足厥阴要药。少阴主火,厥阴主风,风火相搏,故寒热惊痫之症生。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之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

《本草分经》:

甘、微苦,微寒。除心热,主肝风相火之病。风静火息,则惊痫、眩晕、斑疹诸症自平。祛风而不燥,中和之品久煎则无力。

现代药理研究

1.钩藤有降压作用。钩藤碱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和间接扩张外周血管,阻滞交感神经及神经节,并能抑制神经末梢介质的释放。

2.钩藤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3.钩藤能舒张肠、支气管及子宫平滑肌,对抗组胺引起的收缩,但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较弱,不能对抗烟碱和5-HT引起的痉挛。

4.钩藤碱对催产素和高K+去极化后Ca2+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蛙与小鼠的呼吸,缩小瞳孔。

5.钩藤总碱能抑制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2
本条ID:1210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