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稀涎散

出处:
宋·《圣济总录》
组成:
猪牙皂角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四挺 白矾通莹者,一两
方制:
上二味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服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或一升、二升,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使大攻之,过则伤人。
主治:
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症见喉中痰声漉漉,不能言语或不省人事,脉滑实有力。亦治喉痹。

方论选萃

明·吴昆清阳在上,浊阴在下,则天冠地覆,无暴仆也。若浊邪风涌而上,则清阳失位而倒置矣,故令人暴仆。所以痰涎涌塞者。风盛气涌而然也。经曰: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故不与疏风补虚,而先为之吐其涎沫。白矾之味咸苦,咸能软顽痰,苦能吐涎沫;皂角之味辛咸,辛而利气窍,咸能去污垢。名之曰稀涎,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液便止。若攻尽其痰,则无液以养筋,能令人挛急偏枯,此大戒也。(《医方考》)

清·费伯雄治上焦用涌吐之法,此义本之《内经》,而方则出于仲景。古人体气壮实,不妨用之,后世机心日开,嗜欲日甚,元气大伤,禀受甚薄,一经涌吐,汗而且喘,百变丛生。后人不敢轻用,盖亦慎重之道。即如稀涎散,性最猛烈,用以救猝急痰症,方足以斩关夺门,然尚有醒后缓投药饵,痰不可尽攻之戒,可知虚人及寻常之症不可轻用吐法也。(《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风痰壅盛于上,有升无降,最为急候,当此之时,化之则不可化,降之又不能降,惟有用吐法引而越之,最为捷径。且吐之一法,自古有之,故仲景《伤寒论》中瓜蒂散、栀子豉汤,尚分别虚实而用。何况中风暴仆、痰涎壅盛,以及喉风卒发等证,皆起于一时,无暇缓治哉。凡人咽喉二窍,关系一身。喉通于肺,以司呼吸;咽通于胃,以纳水谷。若一旦风痰暴壅,其不致气闭而绝谷者几希矣。方中用皂角,辛咸而温,无微不入,无窍不达,有斩关夺门之功,具搜风涤垢之用;协自矾之酸苦涌泄,使风痰皆从上散,闭可通而食可进矣。(《成方便读》)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79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