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汤

出处: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三钱 麦门冬 生地黄各五钱 冰糖一钱 炒玉竹一钱五分
方制:
水煎,分二次服。
主治:
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身无热,口干咽燥者。

方论选萃

娄杰:“温热本伤阴之病。若下后汗出.则胃阴受伤。急复其阴,益胃场主之”(《温病指南》)。

赵绍琴:“益胃汤中诸药,纯属一派甘寒生津养阴之品,有滋养肺胃之功。本方与沙参麦冬汤功用近似,均为气分证后期,瘥后调理之方.然二者亦稍有所偏:沙参麦冬汤偏重于肺,并有轻宣之力;本方则偏重于胃,前无清宣之功”(《温病纵横》)。

近代验证

例一 刘善志治肺痨发热案(选自《陕西中医》1985.5)

王某,女,28岁,农民。

患者平素体瘦食少,嗜食厚味,8个月前患肺结核,经西医治疗已至“好转期。”因对链霉素、卡那霉素产生副反应不能再用,只口服抗痨西药。近1月唯觉肌肤发热,食欲差,不咳嗽咯痰,一就诊前曾服清骨散2剂无效,继服补中益气汤加减2剂热反转甚。作胸部拍片示肺部病变已吸收。血沉及血常规各项数值均正常。体温未超过38℃。舌质红干。少苔,脉沉细而数。证属脾阴不足,生化乏源。治宜甘寒养阴,培土生金。方用益胃汤加减。

处方:沙参、山药各30克、麦冬、生山楂、扁豆各15克、鸡内金、白薇各10克、地骨皮12克。

2剂。

二诊:热降食增,继用原方2剂。

三诊:已不发热,舌润有苔,食欲良好,精神转佳。原方去白薇、地骨皮,加太子参15克,白术、茯苓、神曲各10克,甘草10克。4剂,并配合西药抗痨剂以善后。

例二 刘善志治饭后倦怠案(选自《陕西中医》1985.5)

王某,男,48岁,农民。

自叙5年来如遇消化不好,就四肢酸困,口干舌燥,晚饭后尤甚。但食欲及食量均佳,别无它症。舌质红干而少苔,脉细缓。证属脾阴不足,运化乏力。治宜滋养脾阴,以助运化。方用益胃汤加减。

处方:沙参20克、麦冬30克、玉竹、石斛、生山楂、白芍各15克、甘草2克。

2剂,水煎服。

二诊:前方每服2剂,可愈1月时间,过后旧病仍作。诊其舌、脉如前。前方稍更。

处方:沙参20克、麦冬30克、生地、生山楂、木瓜、扁豆各15克、甘草3克。

3剂。上方另取10剂,为末蜜丸,早晚各服1丸(每丸重10克)。随访3年未作。

按语

热病后期,余邪未清,胃阴耗伤者,每以胃药收功。《伤寒论》中之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温病之沙参麦冬汤、叶氏养胃汤等,均属此例。吴氏此方,亦从此着眼,惟地黄柔润重浊,不若石斛之甘凉生津、清滋养胃为当耳。如能加入橘白、佛手、谷芽等品,疏醒气机,更为×当矣。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57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