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饮

出处: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生干地黄一两 熟干地黄一两 天门冬一两 麦门冬一两 黄芩一两 枇杷叶一两 石斛一两 甘草一两 山茵陈叶一两 枳实一两
方制: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主治:
胃热,及斑疹已发,余热温壮,龈齿宣肿牙痛。

方论选萃

清·汪讱庵此足阳明少阴药也。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也;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医方集解》)

清·张山雷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于阳明之经,则为自汗、大渴、大热、斑、黄等证,宜甘露饮生其津液,以为胜邪回生之本。

清·吴坤安舌苔黑燥,为阳明之热,腹无痞满硬痛,非承气症,只宜清解,若清之不应,是肠中燥矢与热邪固结,胃土过燥,肾水不支,胃中阴液已干,宜大小甘露饮,以救胃汁,阴液充溢,阳邪自解,二便自通。

近代验证

例一 米伯让治虚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王某,男,23岁。

主诉:因头昏、乏力二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人院后,血常规:红细胞99万/立方毫米。白细胞29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2%。血沉157毫米/小时。血小板计数3万/立方毫米。肝功、肾功、尿常规正常。骨髓检查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经用输血、止血、抗感染、激素等治疗一年余,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危重。特邀米老治疗。

诊查:症见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发热无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鼻衄,牙龈出血,皮肤苍白,皮下紫斑,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数。

辨证:证属肝肾阴虚。

治法: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选甘露饮为主方加减。

处方:生地18克、熟地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芩10克、石斛10克、枇杷叶10克、枳实10克、茵陈蒿10克、犀角10克、丹皮10克。

服药十九剂后症状稍减,仍鼻衄牙龈出血,舌脉如前。继服上方药,加黄连10克,大黄10克,生石膏30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水煎二次约400毫升,早晚两次温服。

服药十三剂后,出血停止,热退。守方继服。无发热则去犀角、丹皮,见发热则加用之;无鼻衄、牙龈出血则去黄连、大黄、生石膏、阿胶,见鼻衄、牙龈出血则加用。每日一剂,服至二百剂时,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检查:红细胞34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7800/立方毫米,血小板计数12万/立方毫米。骨髓检查报告:未发现异常。痊愈出院。

按语

伤寒伤人阳气,温病伤人阴液,为热病治疗之两大规律。温病伤人阴液,有肺胃津伤,与肝肾液涸之异,津伤者,势尚轻浅,容易取效;液涸者,病深而重,治非易事。局方甘露饮为余热未清,肺胃津伤者开一法门。何廉臣先生《重订广温热论》中,有加减甘露饮一方,药用:细生地四钱,西洋参一钱五分,淡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二钱,青子芩一钱,西茵陈一钱五分,鸭梨汁一瓢,蔗浆一瓢,先用,炒香鲜枇杷叶一两,鲜茅根二两煎汤代水,用治温热暑疫,余热未清,肺胃津液已伤者,似较《局方》甘露饮,更为稳健妥帖。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5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