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滑石汤

治法:
苦辛淡法
出处: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
黄芩三钱 滑石三钱 茯苓皮三钱 大腹皮二钱 白蔻仁一钱 通草一钱 猪苓三钱
方制: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主治:
内蕴水谷之湿,外感时令之湿,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

方论选萃

清·吴鞠通湿热两伤,不可偏治。故以黄芩、滑石、茯苓皮清湿中之热;蔻仁、猪苓宣湿邪之正;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气利小便之功,气化则湿化,小便利则火府通而热自清矣。(《温病条辨》)

近代·程门雪湿温病程长,缠绵起伏,绝大多数在气分逗留,盖湿遏卫分,为时极短;邪入营血,证势危重或急转直下,或经治向愈,为时亦短。惟有湿热混合,始终在气分留连,身热有汗不解,势起起伏不定,苔腻胸闷,小便短赤,渴喜热饮,或渴不欲饮,脉象濡数者,惟有苦寒清热,淡渗利湿一法,始与病机相契,盖寒能泄热、苦能燥湿,且淡渗利湿,不致于助热,如杏仁滑石汤、黄芩滑石汤之例。(《书种室歌诀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 刘云鹏治带下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余某某,女,35岁,已婚。

初诊:1985年6月24日。

主诉:近一年来,带下最多,色黄,有臭气;自觉逐渐消瘦,胸闷心慌,腹胀,纳谷不馨,肢软大力。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前四五天腰及小腿两侧胀痛,经量中等,色略暗,末次月经6月18日来潮,现已净。妇科检查提示患有“双侧附件炎”。

诊查:脉滑数而急(124次/分),舌红,苔黄腻。

辨证:证属湿热郁阻三焦。

治法治宜苦辛淡法,除湿清热止带。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味。

处方;黄芩9克 滑石24克 猪苓9克 茯苓皮12克 大腹皮9克 白蔻仁9克 通草6克 竹叶9克 厚朴9克 黄柏9克 苍术9克 四剂

二诊:7月2日。服上方药四剂后,白带稍少,胸闷腹胀稍轻;仍肢软,脉弦数(102次/分),舌淡红,苔黄腻。守上方,继进药。五剂。

三诊:7月12日。服上方药五剂后,精神好转,白带减少,胸闷腹胀大减。又见少腹两侧隐痛,偶有身上跳痛。脉弦数(92次/分),舌红,有瘀点,苔薄黄。证属湿热渐清,惟现肝脾不和,此为经前症状。洽宜疏肝理脾,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9克、枳实9克、赤白芍各15克、甘太子参30克、败酱草30克、鸡血藤15克、泽兰、益母草各15克,六剂

随访:八月底患者来诊他病时,反映白带减少,不作臭气。腰腹疼痛较前好转。

按语

吴氏此方,从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套出,叶氏医案湿门某案,脉缓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此水谷之气不运,湿复阻气,郁而成病。仍议宣通气分。热从湿中而来,徒进清热不应。黄芩、滑石、茯苓皮、大腹皮、白蔻仁、通草、猪苓、案既述得明白:热从湿中来,徒进清热不应。湿遏热伏显然,故以辛宣,苦泄,淡渗之法,上下分消。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5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