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1
组成:
生山药20克,乌药6克,益智仁15克,乌贼骨1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小儿经常不自主流涎,浸渍颐间及胸前,久则易导致颐部潮红糜烂。
来源:
《朱氏集验方》。
说明:
缩泉丸有助脾益肾、固涩津液之功。原为治疗遗尿症而设,笔者在其基础上加用乌贼骨以增强固涩津液之力。用治疗流涎症,无论寒热,均有药到病除之效。(山西省广灵县中医院白峻峰)
处方2
组成:
姜半夏3克,木香1.5克,丁香3克,僵蚕4.5克,白术6克,青皮3克,陈皮3克,生姜2片为引。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小儿流涎水。中医称“滞颐”。
来源:
《寿世保元》。
说明:
此病为脾经寒湿,用此方治疗数十例,均愈。(山西吕梁地区人民医院刘金玉)
处方3
组成:
苍术5克,车前子(布包)15克,冰糖5克。
用法:
上药为1次量。诸药入小杯内,加水80毫升,放入蒸锅内蒸半小时后,取药汁,分3次温服,每日1剂。
主治:
婴幼儿口流涎水,日久不愈。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小儿口流涎水,日久不愈,多由脾虚不能输津液,由口流出。本方燥湿健脾利尿。我用此方一般1周左右即能控制病情。上为1岁内儿童用量,如较大儿童,应适当增加用药量。(江苏省丰县中医院渠敬文)
处方4
组成:
滑石1份、白糖1份。
用法:
2味混和,每服3~5克,开水调服。
主治:
小儿流涎,无休止时,甚则7~8岁不愈者。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小儿多涎,久久不愈,或并发口疮,或哭闹烦躁,多由脾经蓄热所致。方以甘淡之味,清热渗湿以利脾,用治本病效捷廉便。(山西省柳林县医院李鸿琦)
处方5
组成:
芡实6克,益智仁10克,山药3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红枣7枚。
用法:
水煎,分2~3次服。
主治:
小儿清涎甚多,色淡无臭味。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小儿清涎多因脾胃气虚不能固摄津液所致。本方具有固本摄津之功效,一般服5~7天可愈。(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张南)
处方6
组成:
金樱子20克,刺猬皮15克,五倍子15克,益智仁15克,苍术20克,猪尾1条。
用法:
上药研末每服6克,将猪尾巴煎汤送下。
主治:
小儿多涎症,口水过多。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具有收涩止涎,健脾安神之效。笔者临床观察22例,均获良效。例77年本县城关上王村王某之子,4岁,口水过多,下颌、颈项常见糜烂,投上方用药3天大效,1周告愈。(山西省阳城县卫生学校刘文光)
处方7
组成:
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天南星10克。
用法:
将上药研细末,用醋调敷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夜置晨去。
主治:
小儿流口水甚多,下颌部红肿皲裂,舌淡,苔白滑。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有温阳摄水之功,善治脾肾阳虚,水津失摄之小儿。笔者曾治130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均取得满意疗效,且方法简单,便于患儿接受,无任何副作用。(山西省晋城市树脂厂职工医院宋天保)
处方8
组成:
吴茱萸10克,益智仁10克,制南星10克,五倍子12克,薏苡仁10克。
用法:
将上药研细醋调,外敷双侧涌泉穴,绷带胶布固定,夜贴晨取,3次为1疗程。
主治:
婴幼儿流涎症。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笔者根据“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在上者取之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选用少阴肾经的井穴,通过经络循行,达到温发脾阳,化湿摄涎的治疗目的。采用外敷更适用于婴幼儿。(山西省定襄县中医院张广儒)
处方9
组成:
白术9克,益智仁9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与粳米适量同煮粥,煮熟后加白糖少许喂食,每日3次。
主治:
婴幼儿经常淌口水,甚则熟睡时也有口水流出。
来源:
上海市中医药情报研究所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贝润浦教授方。
说明:
中医称涎为脾之液,婴幼儿持续流涎常与脾虚气不摄液有关。本方选用补脾摄液的药物,经临床观察有明显的减少流涎的效果。同时煮粥喂服,婴幼儿极易接受。(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医院赵家龙)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华效方汇海》
2
本条ID:18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