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1
组成:
生地黄30克,茜草30克,黄芩13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赤芍15克,生苡仁3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5克,白芷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痤疮,好发于面部,初期为圆锥形小丘疹,或黑头粉刺,继发感染,中心化脓,外围绕以红晕,形成高于皮肤的小脓疱。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痤疮多为肺热熏蒸,血热郁滞肌肤或者过食辛辣油腻之品,脾胃积热生湿,外邪侵犯皮肤所致。本方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活血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痤疮,疗效卓著。(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洪林)
处方2
组成: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白皮15克,苦参10克,白鲜皮15克,丹皮15克,赤芍10克,红花9克,大黄6克,丹参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痤疮。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临床每见患者前额丘疹脓疮密集,微痒微痛,脓疮可挤出小米粒样的白色脂栓,面颊部可有红色丘疹,此乃肺热薰蒸,血热蕴于肌肤,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孟庆荣)
处方3
组成:
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白芷6克,粳米9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面部(甚则延及颈部)痤疮,疙瘩累累,红肿痛痒,口渴喜饮,脉滑数。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有清阳明火、凉血分热之功用。对青年入胃火血热型痤疮,用之效佳。(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蒋天佑)
处方4
组成:
黄连15克,丹皮15克,乌梅10克,陈皮10克,白芷10克,皂刺10克,丝瓜络1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赤芍15克,土茯苓30克,甲珠10克,王不留行1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痤疮。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燥湿化痰。青春痤疮缠绵难愈且易反复,本方主要用血热痰郁型者,服用15剂左右可控制病情,再服可痊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医院杜鹏)
处方5
组成:
生石膏50克,知母10克,白蒺藜30克,虎杖15克,白果仁12克,秦皮9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苦参9克,大黄12克,草果10克,甘草9克,白薇15克,栀子15克。
用法:
水煎取液温洗脸面。早晚用之,用后勿需清洗。
主治:
面部各种痤疮。以寻常痤疮最为适宜。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容颜悦面,对痤疮有肯定的治疗效果。痤疮损害呈多形性,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丘疹、脓疮、结节、脓肿及瘢痕。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有损于面容。只要坚持用本方药洗面,痤疮的多形性损害会自愈无痕。(山西省沁水县人民医院殷全中)
处方6
组成:
柴胡6克,丹皮9克,栀子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银花15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痤疮。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适用于青少年痤疮,面部起红斑疹、或有脓点,女青年每于经前服用3~5剂,效果显著。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0%。(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冀宏、左福从)
处方7
组成:
苍耳子9~12克,升麻6~9克,白蒺藜9~15克,生枇杷叶9~15克,桑皮9~15克,黄芩9~15克,生地15~30克,生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赤芍9~15克,丹参15~30克,连翘15~25克,甘草节6~15克,皂刺6~12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适用于丘疹型、脓疱型、混合型痤疮中医辨证属肺风化热、血络瘀阻而兼肠胃痰湿、积热者。
来源:
全国名老中医董平经验方。
说明:
本方具有疏肺风、清里热、化痰通络、利窍散结的作用。在服本方时要忌烟酒及辛辣厚味,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莱及水果等。本人随董老临证治疗及个人用本方治疗痤疮共百余例均获良效。(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汪建勋)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华效方汇海》
2
本条ID:18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