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1
组成:
生黄芪45克,红参5克,酒当归18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白芥子5克,丝瓜络9克,路路通9克,伸筋草15克,川牛膝15克,丹皮12克,山萸肉9克,怀山药9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结节性静脉炎。双下肢反复起小红疙瘩,小腿部浅静脉成索条状,伴肿胀,踝关节水肿;部分静脉变粗,高度曲张,小腿肤色紫暗,行走时疼痛加重,跋行明显。
来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说明:
本方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对下肢浅静脉炎较为适宜。临床治疗10余例患者,均收良效。一般病例均须服用7~10剂以上方可痊愈。(山西省针灸研究所祁越)
处方2
组成:
元参30克,金银花24克,连翘18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赤芍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芷12克,桂枝9克,桃仁9克,白芍9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疑难病痖,临床较为少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静脉炎数例,均治愈,一般服1~2剂即可见效,10余剂便可治愈。(山西省垣曲县中医医院董俊峰)
处方3
组成:
丹参15克,当归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柴胡9克,炮山甲6克(2次分冲),三七粉3克(2次分冲)。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来源:
家传经验方。
说明:
家兄以本方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13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5例,全部治愈。此病临床少见,女性为多。受损静脉是外侧胸静脉、腋静脉、上腹壁静脉及腹静脉等。发病部位多见于以乳房为中心的前侧胸腹壁。为一条纵行的索条状物隐于皮下。局部症状由不适到疼痛,在挺胸突腹时,索条状物明显,疼痛加重。服用本方最多18剂,少者5剂,索条状物由硬变软而消失。本人用此方治疗2例,服用该方10剂后,索条状物逐渐变软消失,疗效可靠。(山西省雁北地区医院田侃、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学校张忠)
处方4
组成:
桂枝6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薏苡仁60克,蒲公英30克,丝瓜络15克,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栓塞性浅深层静脉炎。浅层在静脉经路上青紫、疼痛;可有索条状肿物,触之疼痛,深静脉炎表现肌肉酸痛,肢体浮肿,变粗而硬,皮色正常或青紫。
来源:
顾兆农,《山西医药杂志》,1977(4)。
说明:
本方具有清热燥湿,活血祛瘀通脉的作用,深静脉炎加白芥子40克,地龙10克以软坚散结。临床用此方治疗百余例均收到治愈之效(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洪林)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华效方汇海》
2
本条ID:18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