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豆丸
药物:
猪胆(连同胆汁)10个,绿豆250克,甘草50克。
用法:
将绿豆分别装入猪胆中,鱼线缝紧,洗净猪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为丸,烤干备用。每天早、中、晚各服10克,10天为1疗程。
疗效:
此方治愈胆囊炎25例,平均15天痊愈。
病例:
胡×,男,44岁。右上腹心窝部疼痛,并放射至右肩,反复发作多年。近日因食抽脂过多,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发热,口苦,便秘,尿黄短少;查体温38.5C,胆区有压痛,巩膜轻度黄染,经X线造影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予胆豆丸,连服15天症状消失,X线造影复查胆囊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来源:
王明义,等。四川中医1990;(11):28
红小豆散
药物:
红小豆500克,威灵仙、香附各100克,生大黄50克,鲜猪胆8个。
用法:
鲜猪胆取汁置盆中,加红小豆搅拌均匀,加凉水5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铝锅内文火煮至水于,以豆熟不开花为好。把煮好的红小豆晒干或烘干,与上3味药混合,碾末过筛,装瓶封好备用,每天服2次,每次10克。饭前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每服1料药为1疗程,约30天。
疗效:
此方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临床痊愈27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3例。
病例:
李X,男,48岁。右胁下胀痛、右肩背疼痛4个月,伴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口苦,乏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检查胆囊区压痛,血液检查白细胞8.6X10/L,中性0.68,淋巴0.16、单核0.04;B超示胆囊略大,约8.5×4厘米,壁厚0.4厘米,毛糙,囊内未见异常光团。诊为慢性胆囊炎,治宜清热利胆、畦脾化湿。予红小豆散1料。服32天后复诊:右胁胀痛消失,胆囊区压痛阴性,B超示胆囊未见异常,嘱停药。
来源:
姜厚斌。山东中医杂志1990;(3):49
大黄雪金汤
药物:
生大黄、郁金各10克,山楂、金铃子各12克,积雪草20克。
用法:
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
此方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痊愈4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
来源:
陈树庄.湖北中医杂志1987:(2):17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偏方精选》
2
本条ID:18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