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

治法:
柔肝畅气法
出处:
清·魏玉璜《柳洲医话》
组成:
沙参 麦冬 生地 归身 杞子 川楝 口苦燥加酒炒川连
主治:
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瞋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咽干燥者。

方论选萃

近代·张山雷柳洲此方,原为肝肾阴虚,津液枯涸,血燥气滞变生诸证者设法。胁肋胀痛,脘腹榰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柳洲此方,虽是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以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络脉窒滞,肝胆不驯,而变生诸病者,皆可用之,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陆定圃《冷芦医话》肝病一节,论之极其透彻,治肝胃病者,必知有此一层理法,而始能觉悟专用青、陈、乌、朴、沉香、木香等药之不妥。且此法固不仅专治胸胁脘腹榰撑胀痛已也,有肝肾阴虚而腿膝酸痛,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是方皆有捷效,故亦治痢后风及鹤股、附骨、环跳诸证。读《续名医类案》一书,知柳洲生平得力,在此一方,虽有时未免用之太滥,其功力必不可没,乃养阴方中之别出机杼者,必不可与六味地黄同日而语。口苦而燥,是上焦之郁火,故以川连泄火。连本苦燥,而入于大剂养阴队中,反为润燥之用,非神而明之,何能辨此?方下舌无津液四字,最直注意,如其舌苔浊垢,即非所宜。(《中风斠诠》)

近代·秦伯未治疗肝气不难,难于肝阴不足而肝气横逆,因为理气疏肝药大多香燥伤阴,存在着基本上的矛盾。本方在滋肝润燥药内稍佐金铃子,使肝体得养,肝用能舒,对肝虚气滞引起的胸胁满痛,吞酸口苦,以及疝气痛聚等证,可得到缓解,可以说是法外之法。(《谦斋医学讲稿》)

近代验证

例一 王渭川治虚损(阿迪森氏病)案(选自《王渭川临床经验选》)

赵某某,男,37岁。新疆阿克苏地区汽车司机。

病史:患者于69年回家探亲时,因过累和生气,返回途中发高烧。此后经常头痛,头晕,腰痛,精神不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厌油,甚至一闻炒菜油味即恶心。全身肌肉酸痛,脚后跟痛,脸色逐渐变黑,齿龈及口腔粘膜出现黑色斑块,身体明显消瘦。先后住地区医院、自治区医院,检查:血糖66.6mg%;葡萄糖耐量试验第一次血糖88mg%,第二次111mg%,第三次128mg%,第四次112mg%;皮质水试验,服皮质素前,每次尿量很少,最多每分钟5ml,服皮质素后每分钟尿量增至10ml;腹部照片,肾上腺区有钙化点。诊断为阿迪森氏病。用强的松治疗,但症状不减,遂转来内地治疗。1973年3月26日在四川某某医院看急诊,诊断为阿迪森氏病,静注葡萄糖及生理盐水,口服强的松、甘草流浸膏;镇静剂等,并建议服中药治疗。

初诊:1973年5月16日。

症状:患者由家属推车送来我院,并被背至诊室。面色黧黑,精神淡漠,少气懒言,时而打嗝恶呕。脉弦数而虚,舌质红,苔厚腻而黄。透视心肺正常,检血钾4.2Emg,血钠134.4Emg,嗜酸细胞计数682个/mm3

辨证:阴虚阳亢,气滞夹瘀。

治则:滋肾柔肝,佐以化瘀。

处方:一贯煎合六神汤加减。

沙参12克、细生地12克、枸杞9克、鸡血藤18克、黑故脂12克、地鳖虫9克、生蒲黄9克、桑寄生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24克、旱莲草24克、柿蒂9克、制旋覆花12克、鸡内金9克、琥珀末6克、一周六付,连服两周。

疗效:精神好转,恶呕减轻。此后共服药三个多月,随症加减的药物有:石斛、玄参、生牛蒡、槟榔、炒川楝、夜交藤、金樱子、蜈蚣、乌梢蛇等。8月25日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检查尿:17酮7.3mg,17羟5.5mg。病情明显好转,色素减退。患者返回新疆后,曾来信致谢。

按语

肝属乙木,肾属癸水,乙癸同源者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体不足,则肝用有余。魏氏此方,乃养肝体以柔肝用法也。沙参、麦冬、生地,滋水涵木;归身、杞子养血柔肝,佐入川楝子一味,疏利气机,遂肝木条达之性也。凡素体阳虚血少,而患肝气郁悖,胁痛、泛酸、脘痛、疝瘕等症,舌红少苔,脉弦细或弦濡者,最为对证。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08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