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药膏系我之祖传秘方,为外敷用药,对疗疮、痈疽、发背、瘰疠等外症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骨髓炎更具特殊效用。医界同行及求医病家也往往视黑药膏为治疗骨髓炎之特效药。
黑药膏以其色黑而命名,状黏稠光亮,若贴敷患处,顿有清凉舒服之感。黑药膏由南瓜藤(煅炭存性)150克,土楝子(煅炭存性)30克,地脚粉500克,饴糖1000克,芒硝120克等五味清凉解毒之中草药组成,并附加甘油150克,共熬制成膏。其中无一贵重用料,成本低廉,各地皆有,取用不竭,因而易于推广与应用。黑药膏具下列功效特点:
(1)具有综合性能。无论是发病初期,还是化脓溃破的中期,疮口收敛的后期,皆可应用。疮疡初起时用之可退肿止痛,活血散瘀,软坚消结;外症成脓时用之可吸脓拔毒,收缩疮口;疮口收敛时用之可祛腐润肌,还能生新。总之,于整个病变过程中,黑药膏集消炎、止痛、退肿、拔毒、生肌之大成。对骨髓炎,其药力尤可渗透入骨,促使受破坏之骨质得以修复。
(2)具有引流与排泄脓水的优良性能。排脓泄毒,对某些化脓病灶进行处理,这常需切开疮口。切开后,中医传统之法是插入降药纸捻,西医惯用之法是填塞消毒纱布。这些方法均因阻塞影响脓液畅流,不但换药时病员有疼痛,且易使胬肉丛生。而黑药膏具吸脓拔毒功效,直接使用之即可引流与排泄脓水,避免纸捻及纱条之弊端,如再加提毒丹之类药粉协助,其排脓泄毒作用便更为显著。
(3)黑药膏色泽虽为墨黑,但极易洗涤,对衣服被褥不会污染,不会留有污迹。
历万千患者之临床验证,经长期之实践鉴定,黑药膏确为祖国医药宝库中一朵奇葩。
至于黑药膏的渊源与流传,尚有着一段曲奇轶事。
80余年前,离盐城40余里的西乡,有个叫做石桥头的地方,常有一位衣衫简朴,挑担补锅的老者,他走村串镇,除替人补锅外,还运用自制药膏替人医疮治疾,花钱不多,效果又好。这补锅老者每日回家之时,歇脚于宋家楼药铺门前,有时还为其配方撮药,遂与开药铺的中医结识。因两人意趣机投,常备薄酒菜肴小饮铺间,且论医说药。久之,交谊日深,当这位无儿无女的补锅老人行将辞世之际,终于将他视为珍宝的秘方荐教于开药铺的中医,并谆谆嘱咐:此秘方本由一位古寺高僧所传,功效奇特,万不可轻易传于他人。这秘方非别物,即是黑药膏。这位药铺中医非别人,乃是我之伯父陈步阶先生。
我20岁时,便随伯父从医,跻身于医林;我年轻时勤于手脑,颇受伯父钟爱。当伯父年事已高,病卧床第之际,除将临床笔录向我手交外,还将黑药膏配制方法亲自向我传授,并按补锅老人的遗言对我作了同样告诫。路途漫漫,岁月悠悠,60年来我祖辈与我,视黑药膏为珍宝,并于长期实践中对其配制加以改进,对其应用加以总结,黑药膏之药效机理何在,尚需深入探询求索,现只从其成分中作一初析。
南瓜藤性甘苦,微寒解毒;《本草再新》叙述其能“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肾水”;《福建中草药》介绍其有“养阴清热,生肌止痛”的作用。土楝子性苦寒,能理气、止痛杀虫、清热解毒。芒硝性味辛苦大寒,软坚能散恶血,用于感染性疮口可加快淋巴生成,消肿止痛。饴糖和地脚粉之功效,国内古今书刊中至今尚未见详细记载,但国外曾有糖类物质直接用于疮口消炎解毒的报道。黑药膏各种成分的性能,正与黑药膏之功效及特点相符,而将这些成分复合并形成黑药膏以后,便可使各种成分的功效得以扩大与综合。然而,上述仅为初析,倘能以现代方法深入研究,此乃我所期望之事。尚需说明,黑药膏之药性特点,符合我治疗外症之指导思想,即大凡外症均为热证,总应以“热者寒之”为则,而黑药膏正是清热解毒之品,非温热辛燥之物。
黑药膏及其他外用药方的应用方法:
(1)黑药膏的应用:陈氏黑药膏为祖传秘方,是骨髓炎外治之主要用方。其功效独特,清凉解毒可消肿,通经活血能止痛,吸脓祛腐润肌肤,补肾益髓长筋骨,故对骨髓炎早期(急性期)、中期(慢性期)、后期(恢复期)均可使用。早期未溃可消肿止痛,中期已溃能拔毒排脓,后期恢复能祛腐生新,不论有无疮面都可使用。对无疮口之急性骨髓炎,外敷黑药膏后,可短期使局部肿痛消退,从而控制症情发展,防止从急性转为慢性。
使用方法:敷药范围应较发病部位略大,以利于控制热毒扩展。毒腐重者,须每日更换;毒腐轻者,可隔日更换。
(2)品条的应用:应用“品条”,化瘘管、脱死骨。“品条”为三品一条枪及五品一条枪。三品一条枪出自陈实功氏《外科正宗》,原方由明矾、白砒、雄黄、乳香等4味药组成。现方已经由我作了改进,舍去原方中乳香,加入焙蜣螂虫。该药咸寒,具解毒消肿之功,不但能加强祛腐化瘘之效,且可有助于止痛与祛除死骨,故现在使用之。三品一条枪具有提腐力强、离析力佳而毒性低的特点。五品一条枪之功效基本与三品一条枪相同,但因其配方不同,由乌梅肉、黄升、守宫尾、石膏等味组成,作用较弱。因其药性缓和,比之三品一条枪,临床应用较多,对初诊有瘘管者,一般先用五品一条枪作试探性应用。若作用良好,可免去用三品一条枪;若作用不显并有过敏现象,则宜改用三品一条枪。须注意面部及其他血管丰富部位,仅能用五品一条枪而禁用三品一条枪。
使用方法:应将“品条”沿瘘管管壁徐徐插入,须注意进药方向,切忌误入正常组织。首次填插宜短宜细,若无过敏反应或不适反应,再酌情加量,直插至瘘管底部。应用三品一条枪数量宜少,每次1~2根,7日后再更换,使药性发挥最大效用。插放初日,患处可能轻微疼痛,但以后即会自行消失。2~3次后患处周边裂缝,管壁随脓溢出。应用五品一条枪可隔日更换,无疼痛感,用后管道即会由深转浅,当管壁脱落,新肌生长时,应缩短长度,免伤新生肌肉,以利疮口痊愈。
运用品条能腐蚀胬肉,使瘘管孔道扩大、光滑,便于死骨泄脱;还促使朽骨与软组织、朽骨与正常组织之间分离,便于死骨自行泄脱或以手钳取出。应用品条,尚能使疮面腐肉蚀清,维持正常血液供应,利于疮口愈合,骨科手术所造成的手术创伤大为减小,复发率大为减低。临床证明,凡骨髓炎死骨,几乎均可应用中药使其自行泄脱,对骨科不宜手术摘取之死骨碎片,尤具一般手术难以替代之良效。
(3)提毒丹的应用:提毒丹主要功效是提毒排脓。因存功效差异,临床分大、中、小三种。
- 小提毒丹功用:提毒拔脓,祛腐生肌。该丹药性平和,宜用于下列症情:虽无窦道,但疮面长久不能愈合;或疮面脓腐未净,但已渐生肉芽或疮面色泽略暗,呈半腐肉状。此品含升降丹不到10%,毒性较小,应用较多。
- 中提毒丹功用:蚀胬化腐,拔毒排脓。适用于疮面偏小而腐肉较多,即因胬肉突出或腐肉堵塞致使排脓不畅之时。病变部位多在头顶、指尖等处。因含升降丹药19%,具中等腐蚀力,不宜用于新肉已多者。一般撒于疮面后,再以玉红膏纱布覆盖,以防丹药伤及近周正常肌肤。
- 大提毒丹功用:含升降丹32%,腐蚀力强,效在平胬去腐拔毒,溶解窦壁,使死骨易于泄脱,主要用于胬肉堵塞,脓出不畅,疮色紫暗,疮口长久不敛之症状;或脓多腥臭,疮面存大片不脱腐肌之症状;或疮面结痂较厚,呈假性愈合之症状。因其腐蚀力较强,故不宜用于已露新肉者。应用时,为免于损害正常肌肤,宜薄薄地撒于胬肉上,一般用1~2次,胬肉即可脱落。
(4)梅石散和玉红膏的应用:①梅石散:功于敛口、生肌、止血、定痛。但毒腐未净者不宜早用,当脓毒腐肉尽除时,始可应用。用前须除尽残留脓腐组织,然后均匀撒洒;撒洒层须薄如轻纱,不可厚盖,以防结块闭塞余毒外泄,有碍生肌。②玉红膏:本膏方出自于《外科正宗》,我对此古方加以改进,除增加老紫草的分量,且加用冬丹,加强膏方凉血解毒生肌作用。临床可先制成油纱布备用,匀撒梅石散于疮面后,覆敷玉红膏纱布保护疮面,再敷用黑药膏,以加速生肌消肿。
(5)大枫子膏的应用:大枫子膏为辅助药物,功在祛风止痒,燥湿敛疮,辅助黑药膏治疗作用颇佳。如骨髓炎疮口脓出较多,以至周围皮肤出现水疱、红疹、瘙痒、糜烂出水等症情,即可以少许大枫子膏止痒除湿,保护皮肤,然后再敷贴黑药膏。
上述外用药,在我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
(6)外治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辨假性愈合:管口闭合但疮面高突,或腐肉脱而未净,且色泽暗红,均示瘘管管壁未除,将会假性愈合。此时应继续提毒拔管,以消除内蓄之脓腐死肌,蚀平管内之胬肉,拓清障碍。若假性愈合已成疮面结痂,务使管口开畅,管壁应蚀溶呈近似“V”形,以使死骨脱尽,防止逼毒内攻。②辨瘘管愈合佳象:脓腐畅泄,渐趋稀少,管道新肉渐趋红活,疮口内凹无痂,方真为愈合佳象。③掌握生肌时机:若脓毒未净而使过早生肌,易成假性愈合,有闭毒隐患。因此,选用生肌法须掌握生肌时机:低热、盗汗、纳差等全身症状已基本消除或大有改善;X线摄片示病灶好转,未见死管;疮口已呈凹陷状,脓腐渐少而稀薄,肉芽红润。
(7)外治同时加内服药,其效果极佳。
黑药膏方及其他外用方具体配方如下:
(1)黑药膏:南瓜藤炭150克,土楝子炭30克,芒硝120克,地脚粉500克,饴糖1000克,甘油150克,熬制成膏。
(2)玉红膏:当归120克,白芷30克,紫草120克,甘草60克,血竭120克,麻油1000克。熬煎去渣,加凡士林1000克,白蜡120克,待冷后加轻粉42克,冬丹16克,搅匀。
(3)三品一条枪:白矾45克,明矾9克,雄黄9.5克,焙蜣螂6克。先将前两药用泥罐封煅为末,再加后两药共研细末,加面粉和水搓成细条。
(4)五品一条枪:乌梅肉20克,守宫尾20克,黄升丹50克,石膏40克。焙干后共研细末,加面粉和水搓成细条。
(5)大提毒丹:白降丹15克,红升18克,朱砂6克,梅片6克,焙蝾螂3克,煅石膏45克,共研细末。
(6)中提毒丹:白降丹6克,红升9克,煅石膏45克,青黛6克,共研细末。
(7)小提毒丹:黄升3克,轻粉3克,煅石膏27克,共研细末。
(8)梅石散:煅炉甘石30克,赤石脂30克,琥珀6克,钟乳石3克,轻粉6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
(9)大枫子膏:大枫子500克,土槿皮250克,苦参250克,麻油1000克。上药铁锅煎制,滤净药渣,加入凡士林1000克,搅匀冷却成熬油。再用无味硫黄500克,枯矾250克,轻粉60克,冬丹10克,共研成药粉。取熬油50克与药粉125克趁热调匀即可。
注:此方来源于百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治疗骨髓炎经验》一书,本书作者是陈兴之,他的伯父就是本方中谈到的陈步阶先生。
黑药膏治左额骨血源性慢性骨髓炎验例一:
腾某,男,30岁。1971年3月,患者突发高烧,伴头部剧痛,左额尤甚,遂往某院急诊,经治热退痛止。但此后经常感冒,头晕口眩。左鼻腔时有脓水夹血流出。1974年4月,左额前出现肿块,左鼻腔出观鼻衄。某五官科医院作病灶切片探查,诊断为副鼻窦炎及上额窦增生。治疗数年未愈,且症情日重。1980年5月到华山医院会诊。摄片检查,上额窦密度增高,左额骨质破坏,边缘增生,诊断为“慢性额骨骨髓炎”。为防恶变,院方建议行开颅手术。患者及家属均未同意,至我部就诊。
初诊检査:左前额肿块隆起,左颈部倾斜至肩,难以回顾,疼痛拒按体质虚弱,面黄肌瘦,脉象细数,苔白尖红,胃纳呆滞,鼻衄处泄,间有潮热。自诉幼有血尿病史,现偶有发作。
辨证施治:证因禀赋素亏,易侵热毒,上扰清空,狭及于脑。毒滞髓海,腐筋蚀骨而成疽。拟凉血解毒,养阴扶正。
内服:全当归9克,蒸黄精、肥玉竹、细生地、旱莲草、蒲公英、地丁草各15克,白茅根、制首乌各20克,生甘草6克,银花炭12克。
吹吸:春花蕊、香白芷、飞青黛各6克,共研细末合成辛芷青黛散,吹入鼻腔,每日2次。
外用:黑药膏外敷,按肿势范围敷贴,隔日更换。
内外合治7天,疼痛减轻,鼻衄渐少,肿势稍减,似硬块依然,1个月后胃纳已佳,鼻衄甚少,颈项四顾如常。3个月后鼻衄消失,摄片见破坏区缩小。4个月后因感冒高热,左额肿块再度隆起,肿块质软,遂去华山医院急诊,该院做排脓手术,脓少血多,并用抗菌素后又复至我部,述及前情。检查疮口,有胬肉培塞,高热虽退,但仍有低热,常夜热早凉,此乃大热之后热伏阴分所致。据症情变化,再拟方内服外治如下:
(1)内服:当归、川断、杜仲、桑寄生各12克,黄精、玉竹、首乌、牛膝、旱莲兑、连翘、银花各15克,甘草6克。
(2)三品一条枪填塞疮口。
(3)黑药膏外敷。
7日后死肌脱落,1个月后脓尽生肌,无夜热早凉。摄片检查,骨髓炎破坏区再度缩小,趋近痊愈,症情稳定。继以黑药膏巩固性治疗,1年后痊愈。随访8年,未有复发。
黑药膏治右胫骨血源性慢性骨髓炎验例二:
张某,男,14岁。1979的10月初,患者突发高烧,达40℃,某院以抗菌素治疗无效。发热持续半月余,并出现右小腿漫肿疼痛。摄片检查,右胫骨骨膜增生,骨质轻度模糊。继投多种抗菌素,肿势仍不消退,且疼痛加剧,脓液形成。该院即行切开排脓,量达70毫升。又作骨钻孔,达12处之多。因术后未见好转且有发展,患者曾服中药2个多月,效不显,又复回某院。摄片检查,片示“右腔骨骨质增生,大量破坏,死骨形成。骨干增粗,骨质呈葱皮状改变,透亮区形成”。仍以抗菌素治疗3个月,再次摄片,片示“骨质破坏较前发展”。院方建议截肢,患者没有同意,转我部就诊。
初诊检査:右小腿肿势甚厉,不能履步。右胫骨上端疮口面积1厘米×2.5厘米,胬肉堵塞,脓流不畅。午后潮热,夜间盗汗,汗水淋漓,内衣浸淫,胃纳欠佳,面色无华,舌质红,脉细数。
证因肾阳偏亢,肾阴亏损,久则化火,骨骼受灼。治拟养阴清热,敛汗止汗,吸脓拔毒,兼化死骨。
内服:青蒿9克,银柴胡10克,片草6克,乌梅5枚,秦究、鳖甲、地骨皮、当归、知母、石斛、杜仲、川断各12克,蒲公英、连翘各15克。
外用:黑药膏、玉红膏、小提毒散、三品一条枪等配合使用。
数诊后,潮热退尽,盗汗敛止。半年后,疮口愈合,骨髓炎消失,面色转华,形体转壮,活动如常,增10千克体重。诊治期间,曾以三品一条枪及五品一条枪填插窦道,先后泄出四块死骨。其后脓液减少,腐肉除尽,新肌始生之时,以梅石散收口。一年半后随访未见复发,还参加了游泳队活动。
黑药膏治右胫骨外伤性慢性骨髓炎验例三:
孙某,女,23岁。患者为东北某省工人,工伤致右胫骨开放性骨折,下段两处断裂,侧面肌肉撕脱。经翌地医院治疗,因骨折处尚存错位,继发感染,引起慢性骨髓炎。久治无效,赴沪求医。
初诊检査:石膏托固,担架就诊。右小腿肿胀剧痛,疤痕杂陈。疮口深陷达骨,形成窦道,有脓水渗出。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红苔黄,胃纳呆滞。
因经络受伤,骨质破坏,气血凝滞,而外邪乘隙侵袭,使骨蚀肉腐。又因病情较久,虚火内陷,营阴渐伤,使体质虚弱。治拟清热养阴,化淤益血。
内服:当归、川断、牛膝、杜仲各10克,黄精、玉竹、蒲公英、地丁草、银花各15克,红花9克,知母12克,甘草6克。
外用:五品一条枪填插,黑药膏外敷。五品一条枪填插3次,疮口扩大,窦道壁部分脱药,腐肉随液溢出。遂改用小提毒散,以拔脓消肿。内治仍按前方加减。2个月后疮口愈合。3个月后摄片见骨髓炎好转。1年后可拄杖走路。于原籍摄片,骨髓炎全部消失,安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