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贵清灵,开达上焦

名医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黄氏治咳,用药主张以轻灵为贵,不主张药量过大,妄投辛散、酸敛或重浊之剂。因肺在上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轻清灵动之品可以开达上焦。并强调祛邪的重要性,以为治疗咳嗽不能留有一分邪气。若邪气未清,即投以大剂养阴润肺或止咳之品,则邪气必然恋肺,滋生他变。黄氏治咳嗽常用方法有:

一、宣肺

宣通肺中痰滞,发散外邪。黄氏认为,不管咳嗽新久,有邪即要“宣”,使肺络宣通,外邪得去,咳嗽始能平息。如但见咳嗽,不辨有邪无邪,只用止咳化痰之品,则风邪恋肺,咳嗽亦不能止。

例1患者王某,女,29岁。

咳嗽一月余,喉痒即咳,服各种止咳药水近20瓶,未见减轻。后因下田耕作,复感外邪,鼻微塞,咳剧则呕吐,瘐少,胃纳甚差。脉小滑数,苔薄腻。此患者咳虽日久,但外邪未清,肺失清宣,故投以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之品。药用:

前胡9g、桑叶9g、炙苏子9g、杏仁9g、炙紫菀15g、白前9g、苍耳子9g、陈皮9g、半夏9g。

服数剂而愈。

宣肺的代表方为三拗汤。常用的宣通药有桔梗、甘草等(偏热者还可用射干)。咳嗽音哑者,可加胖大海、玉蝴蝶、凤凰衣等,以宣肺开音。发散药轻者有荆芥、防风、前胡等(偏热者还可用蝉衣、牛蒡子);重者用麻黄、桂枝。同样是发散药,又有表实、表虚之不同。表实无汗者用麻黄;表虚汗出者用桂枝,两者当有所区别。

例2杜某,女,51岁。

咳喘20余天,痰少,形寒,10余夜不能平卧,口干,纳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胖,苔薄腻,脉细带滑。此外寒内热,肺气不宣,予宣肺清热、化痰平喘之剂。药用:

炙麻黄6g、杏仁9g、生甘草3g、黄芩4.5g、桂枝3g、陈皮6g。

以上方出入服9剂后咳喘平。

例3陶某,女,61岁。

咳喘10余年,时发时愈。咳出白粘痰,多咳即喘,夜难平卧,易汗出,纳少神疲,腰背酸楚。舌质淡青,苔薄腻,脉细滑。乃痰饮恋肺,感邪即发,肺失肃降,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入苏子、炙紫菀、陈皮、前胡、淮小麦,服6剂而愈。

两者虽同感风寒之邪,但前者为表实,恶寒、无汗,故麻黄与桂枝同用,以加强辛温解表之力;后者为表虚,汗出、阳气不足,故不用麻黄,以免汗出过多,虚其所虚,而单用桂枝以宣通阳气。

二、温肺

治疗风寒咳嗽,温肺药每与宣肺药同用,使风寒之邪外达,则咳嗽可止。温肺的代表方为杏苏散,常用药有金沸草(旋覆梗)、紫菀、款冬花等。如咳嗽气急不平者,用麻黄、桂枝,以温肺平喘;如痰多白沫,舌苔白腻者,用细辛、生姜或干姜,以温肺化饮。

三、清肺

寒包火、风热及燥热咳嗽均用清肺药。寒包火之咳嗽,一是风寒束肺,肺热内蕴所引起;一是风寒化热,寒热夹杂所致。其主症为阵咳,咳而不爽,咯痰不畅,口干,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治疗当宣肺与清肺同用,即《内经》所谓“火郁发之”之意。常用清肺药有桑叶、桑白皮、地骨皮、炙兜铃、枇杷叶、茅根、芦根、黄芩、生石膏等。因肺为清虚之脏,故清肺药宜轻清为佳。石膏质地虽重,但生者具有清透之性,既能清胃热,又可清肺热,故在肺热较重时也可选用。如麻杏石甘汤中的石膏主要就是用来清肺热的。清肺的代表方为泻白散。

四、润肺

肺热不清,则进一步灼伤津液,而见口干咽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舌红等症。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伤津,则肠液亦少,故可出现大便秘结。寒包火之咳嗽,即使出现肺热伤津之证,亦不可早用润肺药。过早应用麦冬等,容易使外邪被遏,不易外达,而咳嗽亦不易痊愈。常用润肺药有沙参、麦冬、玉竹、瓜蒌等。

五、肃肺

肃肺为肃降之意。肺为清虚之脏,肺气肃降则和。一般不主张咳嗽初期即用肃肺药,认为易使外邪恋肺,咳嗽不易速愈。但咳嗽初起,如咳呛较剧,无痰或少痰时,也可宣肺药与肃肺药同用,这样既使外邪有出路,又不致损伤肺气。

例4李某,女。

由于肺燥感寒,气失清肃而咳嗽阵作,痰少,形寒口燥,已经1月,用散寒清肺、顺气化痰之法而治愈。后因感冒,阵咳又作,仍以上法,宣肃同用。药用:

炙麻黄2.4g、杏仁9g、生甘草4.5g、苏子9g、炙紫菀12g、蒸百部9g、炙白前6g、炙款冬6g、前胡9g、清炙枇杷叶9g。

上方出入,共服6剂,咳嗽即止。临床经常用的肃肺药有炙苏子、白前、海蛤壳、海浮石等。紫菀、款冬之类,亦有温肺、肃降的作用,均可选用。其代表方为止嗽散。临床实践表明该方确是治疗咳嗽的有效方剂,对慢性咳嗽尤佳,无论有邪无邪均可应用,并无留邪之弊。如咳呛较剧,而他药无效时,还可加用天竺子、腊梅花、罂粟碱,但只能用于剧咳日久,咳而无痰者,必须中病即止,不可久用。若咳嗽虽剧,然痰浊恋肺,万勿轻率使用,以免导致痰壅气窒之弊。

除上述方法外,对于迁延日久,痰多苔腻,神疲乏力,动则自汗之风寒或风热夹湿者,则应重用化湿药,如平胃散之类,此时不可过早应用补气之品。对于阵咳较剧,甚则胸胁疼痛,烦躁,不咳时则如常人之肝火犯肺者,则应着重用清肝之品,如黄芩、山栀、黛蛤散之类。

咳嗽日久,肺气不能肃降,肾气不能摄纳,以至动则喘甚,治疗当培补肺肾。偏于肺虚者以生脉散为主方;偏于肾虚者以肾气丸为主方。

(马贵同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27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