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滞消癥攻补化瘤

名医简介

哈荔田(1912〜1989),原天津中医学院教授。

散瘀结行气滞慢病缓图

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均属于中医“带下”“癥瘕”范畴,乃因湿热下注,痰郁络阻,冲任失调所致,其病理变化与中医“肠覃”的形成极为相近。多由寒湿客于肠外,积久化热,湿热下注而为带,郁滞脉络,气血受阻,则痰湿瘀血搏结成块。以散瘀结,行气滞,慢病缓图之法多能见效。

例1许某,女,32岁,已婚。1977年6月2日初诊。

患者半年来少腹胀痛,触有硬块,两乳作胀,腰酸楚,经期超前,色紫有块。月经前后,带下量多,绵绵不已,色如茶汁,气味腥秽,伴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小溲赤热,偶或阴痒。婚后四载嗣续维艰。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大小正常,左右两侧各有5cm×4cm×6cm及4cm×3cm×3cm之肿块,活动受限,诊为左侧卵巢囊肿,右侧输卵管积水。因拒绝手术,遂就诊于中医。苔色略黄,厚腻少津,舌质暗紫,脉沉弦略数。证系肝经湿热下注,痰瘀阻滞胞脉。

治拟先泻厥阴湿热,兼以燥湿化痰。处方:

胆草泻肝片、二陈丸各1剂,上、下午分服,连服7天。

另用:

蛇床子12g、石榴皮9g、桑螵蛸9g、黄柏6g、吴茱萸3g、枯矾3g。

布包,泡水,坐浴熏洗,1日2次,7剂。

二诊(6月10日):带下略减,色转淡黄,头晕目眩,口苦均较前为轻,惟小腹胀痛,坚块仍在。思之先以丸剂缓图以测之,再拟汤剂软坚散结,清热利湿,破瘀通经。处方:

山慈菇9g、昆布12g、海藻12g、冬葵子12g、车前子12g、夏枯草15g、牡蛎粉24g、王不留行9g、炒青皮4.5g、醋柴胡4.5g、穿山甲4.5g、粉丹皮4.5g、蒲公英12g、瞿麦15g、天仙藤15g。

6剂,水煎服。

另用:

蛇床子12g、石榴皮9g、黄柏9g、桑螵销9g、吴茱萸3g。

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日3次,6剂。

三诊(6月17日):药后带减七八,胁痛已除,少腹胀痛已较前减轻,惟触之坚块仍在,又加头晕泛恶。再予清肝胆,软坚结。处方:

夏枯草24g、海藻9g、昆布9g、山慈菇9g、牡蛎粉12g、车前子12g、淡竹茹6g、淡黄芩、盐黄柏6g、决明子9g、香附米9g、川茜草9g。

3剂,水煎服。

外用药同前。

四诊(6月20日):带下已止,头晕泛恶已除。惟仍少腹胀痛,坚块不移,腰背酸楚。再拟理气活血,化瘀软坚之剂。处方:

醋柴胡6g、炒青皮4.5g、香附米9g、赤芍药9g、当归尾9g、桃仁泥9g、海藻9g、昆布9g、山慈菇12g、牡蛎粉21g、广寄生9g。

7剂,水煎服。

嘱药后每日上午服化坚丸1剂,下午服消核丸1剂,均白水送下,连服10天。

此后即以上法,或服汤剂,或服丸剂,行经期间则养血调经。治疗间月,诸症悉平,月事如常,惟经期小腹尚感胀痛。妇科检查:左侧卵巢囊肿已缩小,右侧输卵管呈索状增粗。再以三诊方药加茯苓、海金砂各9g,与上述丸剂交替服用,约40天停药。

1977年12月6日妇科复查:子宫略有后倾,两侧附件(-),小腹偶或微痛,余无不适。

此例初以疏肝理气,清热燥湿之法,以使肝气条达,气机通利,使湿热无所依存,虽然药力平平,意在为荡涤之剂奠定基础;中以清热利湿,舒肝理气,溃坚破积之法治疗。虑其病久瘀重,故后以破瘀结,行气滞,汤丸并进,缓缓图治,终获痊愈。

调气血益肝肾丸药缓调

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积”范畴,多因气血瘀阻,冲任失调,积久而成,临证若能恰当辨证,随证选药,每能见效。

例2齐某,女,30岁,已婚。1975年11月23日初诊。

患者经产两胎均健在,于去秋怀孕3月时,因跌仆而致坠胎,从此月汛失调,经期延长,行经腹痛,量中色紫,夹有血块。伴有腰背酸楚,带下粘浊,胸胁胀闷不舒,纳谷不健,经行不畅等症。妇科检查:子宫水平位,宫体增大如孕50天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良好,附件阴性,诊为子官肌瘤。诊脉细弦,舌苔白,舌边瘀紫。此系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现值经期。治予理气活血,化瘀消瘤之品。处方:

醋柴胡6g、香附米9g、紫厚朴9g、刘寄奴12g、紫丹参15g、瓦楞子15g、川茜草9g、三棱9g、苏木9g、赤芍9g、白芍9g、女贞子9g、粉甘草4.5g。

5剂,水煎服。隔日1剂。

二诊(12月3日):上方服后,块下量多,腹痛大减,行经七天而止。仍腰酸膝软,脘腹隐痛,胸胁痞满,拟从前法治之。处方:

醋柴胡6g、香附米9g、炒枳壳9g、广木香4.5g、秦当归9g、杭白芍9g、金狗脊(去毛)12g、女贞子9g、旱莲草9g、三棱9g、川楝子9g、粉甘草4.5g。

6剂,水煎服,连服2剂停1天。

三诊(12月17日):药后诸症已减,今日又感腰酸腹坠,有少量白带,脘痞不舒。此乃月事欲潮之征,拟予益肝肾,行气血,化瘀积之法。处方:

女贞子12g、旱莲草9g、秦当归9g、杭白芍15g、醋鳖甲15g、云茯苓9g、醋柴胡6g、台乌药6g、炒枳壳12g、粉甘草6g。

6剂,水煎服。连服2剂停1天。

四诊1976年1月3日):上方服未尽剂,月事来潮,量中色可,偶有血块,腹痛未作,经行6天而止。又自服上方10数剂后,经妇科检查:宫体有所缩小。仍予一诊方减厚朴,加昆布15g、生牡蛎21g、秦当归12g,共服40余剂,诸症悉已。妇科检查:子宫略后倾,宫体较正常稍大,稍硬,表面光滑。嘱每日上午服得生丹1剂,下午服二至丸20粒,经服药2月后复查,子宫已恢复正常大小。

本证以其经期涎后,色紫有块,行经腹痛,舌有瘀紫,胸胁痞闷,诊为气滞血瘀,初诊虽在经期仍须因势利导,不宜姑息,故采用理气开郁、活血化瘀、滋阴养血之法,寓破瘀之中而不伤血之意;后因瘀块多,腰膝酸软,拟用滋补肝肾为主,渗以理气活血之品,俾补中有破。终以破瘀消瘤,祛邪扶正,消补兼施,以丸药缓调,治疗数月,遂使肿瘤消除而达到治愈之目的。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肿瘤科卷》
2
本条ID:1518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