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贾堃(1919〜),陕西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无论那种甲状腺癌,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肿块迅速增大、坚硬。所以,治疗时都离不开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但癌瘤之所以凶顽,在于它症状复杂多变,且多险恶,因而,辨证论治就尤为重要。
一、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基础
在甲状腺癌早期,即肿块迅速增大,吞咽困难,而无其他症状时,宜早期手术切除和用放、化疗手段杀灭癌细胞,并结合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来进行治疗。这时癌毒虽然很盛,而正气也未太损,故要采取主动,迅速消灭顽癌。可服平消片、金星散、补石丸,或用海元汤加减。药用: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每日服1剂。
方义:用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益母草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清肝明目,通经止痛;土鳖虫、全蝎消坚破积;瓦愣子、山豆根、姜石清热解毒,健脾和胃,降逆镇冲。各药配伍,有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通络化瘀,清热解毒,燥湿祛痰之功。
二、理气消瘿,化痰解凝乃治疗甲状腺癌之大法
甲状腺癌继续发展,不但吞咽受限,并出现胸闷、咳嗽、多痰,有时发胀疼痛,舌暗灰,苔薄白或腻苔,脉弦滑。此属痰湿凝聚。这时癌毒更炽,且灼液成痰,进一步妨碍了气血运行的通畅,需理气消瘿,化痰解凝,以攻其结。可用海莲汤: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每日服1剂。
并用平消片,或补石丸以助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效。
方义:本方用海藻、昆布、牡蛎、夏枯草、清半夏散结化痰,软坚消瘿;用土贝母、黄药子、半枝莲清热解毒;用陈皮、姜石健胃理气,降逆镇冲。各药配伍,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理气止痛、解凝消瘿之功。
三、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为要策
甲状腺癌和其他部位的癌瘤一样,能较迅速耗气伤血,正气愈虚,癌毒愈炽,故一味攻邪,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甲状腺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心悸气短,全身乏力,自汗盗汗,声音嘶哑,口干欲饮,头晕目眩,纳少,二便失调,舌暗淡少苔,脉沉细无力。此属气血双亏,正气虚弱,治宜益气养血,扶正祛邪。可用菊汤加减。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每日服1剂。
并服平消片或金星片。
方义:方用黄芪、沙参,益气养阴;黄药子、重褛、野菊花清热解毒;生地、山豆根补血凉血,消肿软坚;瓦楞子、仙灵脾、昆布软坚散结,温阳消瘿;且昆布含碘甚丰,而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故昆布能增强甲状腺机能,加强抗癌活力;姜石、夏枯草降逆镇冲,消肿化瘤。诸药配伍,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降逆和胃、温阳消瘤、扶正祛邪之效。
四、舒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法不容忽视
甲状腺癌瘤,除其他病因外,多与情志关系甚密,而肝郁气滞,则气血运行受阻,郁而化火,则灼津成痰,癌细胞迅速增殖,耗气伤血,正气日衰,癌毒日盛。肝郁气滞实为元凶,所以,舒肝解郁、理气止痛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见肿块坚硬,疼痛肿胀,推之不移,压痛,胸闷气憋,心烦易怒,头疼目眩,呼吸困难,吞咽障碍,舌暗紫,脉弦数。此为肝郁气结,气滞痰凝,治宜舒肝解郁,理气止痛。可用星布汤加减: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每日服1剂。
并用平消片或金星片或补石丸以加强扶正祛邪之功效。
方义:本方用柴胡、郁金舒肝理气;夏枯草、黄药子清热解毒;天南星、料姜石化痰散结,海藻、昆布软坚消瘿;瓦愣子、全蝎、蜂房、制香附理气止痛,消肿软坚。诸药配伍,有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化痰消瘿、消肿止痛之功效。
五、清肝泻火、化毒散结亦为常用之法
肝郁气滞,必然导致化火,因而在舒肝解郁法中也一定要有清热解毒之药物,但其侧重在舒、理。如症见肿块凹凸不平,发展快,灼热疼痛,头痛,肿块也疼痛,呼吸困难,咽下不畅,有时恶心,声音嘶哑,咳嗽,咯黄痰,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绛,舌苔黄,脉滑数,则为肝火郁滞,毒热蕴结。这时,舒、理嫌无力,清泻始可见功。可用菊花汤加减:
煎服法:1剂煎2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每日服1剂。
并用平消片或金星片,以助抗癌。
方义:本方用重褛、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鱼腥草、全蝎、土鳖虫止咳祛痰,消坚化瘀;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清热通便,泻火除烦;郁金、柴胡清肝解郁;瓦楞子、料姜石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降逆和胃。诸药配伍,有清肝解郁、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便泻火、和胃降逆之效。
治疗甲状腺癌,是一个很复杂艰苦的过程。实际上,在临床上很难见到单纯属气、属血、属痰或属火的,没有纯虚或纯实的,往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这一点上,癌证是最典型的。所以,虽然我把治法列出了5个类型,但这5个类型只是侧重5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去理解。
屈某,男,56岁,干部。1980年9月13日初诊。
患者于1976年患“左侧甲状腺癌”,手术后转移至“右侧甲状腺癌”。查:右侧甲状腺包块坚硬,不平,声音嘶哑,其他尚可。舌有瘀斑,苔白,脉细濡。治宜软坚散结。处方: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合在一起,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
2.平消片10瓶每次服4片,1日服2次。
二诊(12月15日):上药继服至今,甲状腺包块缩小,纳可,声音仍嘶哑。①上方加重楼15g,黄药子15g;②平消片10瓶,每次服8片,一日服3欢。
三诊(1981年4月4日):病情稳定,继用上方加僵蚕10g;平消片继服。
四诊(7月6日):病情稳定。继用上方加土贝母15g,平消片继服。
五诊(8月24日):药后肿块缩小,三分之二已变软。继用上方加全蝎10g;平消片继服。
六诊(1982年3月7日):肿块继续缩小,声音已不嘶哑。
煎服法同前。
2.平消片继服。
七诊(5月16日):无不适感。上方加枳壳12g、继服;平消片继服。
八诊(11月21日):肿块基本消失。继用上方。
九诊(1983年9月11日):近来腹泻,余无他症。处方:
煎服法同前,连服6剂,泻止停药。继服原方。
十诊(1984年4月16日):近日咽喉肿痛。
煎服法同前。
2.平消片继服。
十一诊(1987年4月8日):近来头晕,有时痛,血压20.0/14.7kPa,余无他症。处方:
煎服法同前。
十二诊(6月17日):肿块全部消失,声音正常。
控脑砂并发上石疽验案二则
余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对西医已确诊为“鼻咽部淋巴上皮癌并颈部淋巴转移”及“右颌窦癌浸及筛窦腭弓并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按控脑砂并发上石疽进行辨证论治,多获治愈。举例如下。
例1罗某,男,43岁,干部。门诊号175070。1964年3月9日初诊。
患者于1962年1月开始,鼻窍经常流出脓血样分泌物,鼻孔阻塞不通,伴头痛。同年4月发现颈部右侧耳下有鸡卵大肿块,6月在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病理切片示:“鼻咽部淋巴上皮癌”7〜10月,经放射治疗,病情加重,出现鼻咽部腐败物增多,闷气,开口障碍,吞咽困难,头痛剧烈,彻夜不眠。1964年2月赴京检查,诊断为:“鼻咽部淋巴上皮癌并颈部淋巴转移”,病至晚期,因不能手术和放、化疗,嘱回河南医治,经人介绍来诊。患者面色晦暗如蒙尘,神疲消瘦,语迟声微,鼻咽充血,鼻塞不通,头部扭转困难,牙关开合不利,进食困难,仅能进流质饮食,大便干,夜间呈持续性剧烈头痛,不得眠,舌质淡暗,苔白厚如积粉,色微黄,脉弦细稍数。查颈部右侧耳后翳风穴下约2.5cm×2.5cm大肿块,有压痛。诊为:控脑砂并发上石疽。治以软坚化瘀,育阴解毒。药用:
煎2次,共取汁约1000ml,1日分4次服完(金钗石斛因其价昂贵,煎后之渣,可反复再煎,代茶饮之)。
上方连服30剂后,诸症减轻,仅感时有头痛,嘱守上方继服,隔日1剂。共服68剂后,自觉症状及耳后肿块均消失,改用丸药1料,以巩固疗效。其配方为:
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5g,每日3欢,每次1丸,饭后服。
停药后嘱病人定期复查,1965年8月随访时,病人身体状况良好,饮食、睡眠及二便均正常,面色光泽,精神充沛,舌脉如常,已正常上班。1968年做病理切片复查时,未发现癌细胞。1981年9月又随访,患者离休在家,一切如常人。至1989年仍健在。
例2艾某,男,40岁,干部。197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于1973年初经常头痛鼻塞流浊涕,曾在郑州某医院诊为“鼻息肉”,并两次施以手术,但术后生长迅速,第二次术后曾出血不止,不久,又于右侧鼻背之上颌部发现一如卵大肿块,头痛更剧,痛苦不堪忍受,1973年10月在省人民医院做病理切片检查(片号733565),诊为“右上颌窦癌侵及筛窦腭弓并颈部淋巴转移”,随赴北京某医院进一步确诊检查,诊断同上。从1973年11月15日至1974年1月15日在该院经放射治疗,上颌窦之癌体迅速消失,其他部位之癌体因血象过低、机体衰弱等原因,不宜再行放疗,建议回本地服中药治疗。
1974年11月5日来诊,症见形体消瘦,右侧鼻腔癌体基本消失,上胯弓及右颈部鸡卵大之癌肿依然存在。头痛尤以夜间为甚,经常鼻塞鼻衄,咽干咽痛,口渴,舌红且干,脉弦细稍数。诊为控脑砂并发上石疽,乃由阴虚火毒上迫鼻咽,毒结血瘀而成。拟滋阴解毒,活血软坚之法。投以:
水煎服,每日1剂,服10余剂后,诸症减轻。按本方治则服药近1年,诸症消失。1975年10月复查,一切如常。腭及颈部之癌肿消失,患者惟恐复发,仍照上方隔日服1剂,断续又服中药年余,每年均主动数次来述,身体情况良好。1988年2月随访,至今已14年,照常工作,而无复发。
本文2例癌肿致淋巴转移,即中医的“上石疽”或“失荣证”综合主证特征,皆属于“控脑砂并发上石疽”。笔者认为,上述2例,病虽复杂,但以肝肾阴虚为主,肝胆三焦之火循经上炎脑窍,热毒蕴结,气血瘀遏,引发肿瘤为标,故在治疗上来用急则治标,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急解血瘀之肿毒,散已成之结滞,滋肝肾之阴,制上炎之热,选用软坚化瘀,解毒滋阴之重剂,以削其邪盛之势。实践证明,对本病大剂量应用解毒攻瘀之品配合滋阴药物,无犯虚虚之戒,使病邪迅速得以控制,正气得以尽快恢复,使之康复,对此疑难危重症治疗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