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因审证审虚实,治火治气治血分

名医简介

傅宗翰(1917〜),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名医。

血证是指以出血症状为主的疾病,如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紫癜等都属于本证的范畴。导致血证的病因不外六淫之邪,七情之扰,以及喜啖炙馎,嗜甘辛辣,醉饱纵欲或跌扑扭闪创伤等,其病机又涉及诸脏腑,故治疗方法颇多,但总的归纳起来,似不越治火、治气、治血三大法则。

治火

络伤血溢大都由于火热之因,火热之邪引动出血,其火可来自风热燥邪、饮食刺激或阴虚火动。如风热燥邪灼伤肺络,则见咯血上壅清道,可致鼻衄;内扰血分,外发肌表则为紫癜。酗酒醉饱或过食肥甘、辛辣之物,其湿热壅胃,酿湿生痰,因痰生火,戕伤胃络属呕血;循胃络而上则为鼻衄、齿衄;湿热化火,下注大肠与膀胱,则为便血、尿血。火动之由于阴虚者,更不乏见,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可致咳血、咯血、齿衄;肝肾阴虚,虚火内灼,则成尿血、肌衄。然火性炎上,临床火热所致的出血以上窍出血为多。热盛迫血往往出血较涌,血色一般都较鲜红,少有血块,但也有热甚销铄,血出稠浊,色赤而兼黑紫的,故不能一概以有紫凝血块即为寒证而论。其火邪必有热证之候,临床每见吐血咯血之人,常有胸中烦热之感。

火热出血既明,犹当辨其虚实。《医学入门》曰:“先痰嗽后见血,多痰火积热;先见血后痰嗽,多阴虚火动。”这实是临床经验之谈,大凡实热证,其病势较急,往往突然发病,出血之病程虽短,但其血涌而量多,色鲜而质稠,常伴有面赤、烦热、口渴、嘈杂,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火宜清宜降,所谓“实火折之”,以苦寒凉血泻火为法,常用黄连、栀子、侧柏叶、大小蓟、大黄等药。但法不可单一,药不可纯凉,每以清肝泄肺平逆之品为佐。盖血出有因,火动有源,丹溪治血以防风为使,天士治血常佐赛子、郁金,吴瑭治血善投桑皮,此皆因势利导,清火而火有出路,邪去则血安。至于火势旺盛,出血汹涌之时,则当急用犀角地黄、泻心等方,重剂泻火凉营,以解燃眉。

实热之证又当论脏腑之火,分而治之。衄血,《金匮要略》有“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之说。病在阳经,主要有肺热、胃热之不同。肺热者,衄而鼻燥口干,咳嗽痰少,治用茅根、黄芩、栀子、丹皮,以清泄肺热而凉血止血,亦可佐茅花、荷叶轻扬走肺;胃热者,其妞血量多,色鲜红,口渴口臭,龈膜焮红,以石膏、生地、知母清胃凉血,佐以牛膝、大黄、瓜蒌以通腑泻火。咯血而为实热者,有肝、肺两脏之不同,肺热大多由邪热壅肺而使络伤而血溢,其血随痰而出,气息作热,舌红苔黄,治宜清降,药用桑叶、杏仁、栀子、贝母、羊乳、侧柏、茜草、桑皮等;肝火上逆于肺,多属暴怒,气火犯肺,则血随气升,表现为咳嗽阵作,咳引胁痛,痰中夹血或纯血无痰,治宜清而兼疏,药用青黛、蛤壳、桑皮、鲜生地、藕节、丹皮、郁金、降香;血出多而不止者,则急用参三七粉或凉藕汁以凉血止血。气逆吐血,多为肝木犯胃,胃有积热,其血色鲜红,甚则倾盆盈碗,常伴有嘈杂口臭,治用清胃泻火之《金匮要略》泻心汤,所谓“泻心”实为泻胃,其中大黄一味为胃热出血之要药,止血有速降之功,无瘀血遗留之弊,对气盛、气逆的出血极为适用。如配合丹皮、芍药以安营络,赭石、竹茹、陈皮以和中止呕,尤能加强宁血之功。便血而为热者,乃阳明燥金易于热化,虽有远血与近血之分,但临床所见,多为便秘或干涩难下,下血鲜红,常见于肛裂、肠息肉或内痔等病,系大肠传导失司,燥热蕴积,灼伤阴络而下血,治下焦之热,药用黄柏、生地、银花、地榆、槐花、荆芥炭等。

虚热均系阴虚内热,病在肝、肾、肺阴之不足,导致出血常由久病之后,内热证情明显,灼伤脉络所致,故其病程较长,病势较缓,每次出血量不多,血色尚鲜,但可反复持续发生,伴有虚烦、潮热、颧红、咽干,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症。虚火宜滋宜柔,以甘寒柔润降火为法,常用生地、白芍、当归、阿胶、墨旱莲、麦门冬等药。但不可过用滋腻而使血壅不泄,致成瘀血之弊。降火止血又不可过用收涩之药,免耗真阴,故炒炭类的止血药可暂用而不可久服。阴虚内热之出血,以吐血、衄血最为多见,其咳血均在久咳不愈的基础上发生,痰中带血或血丝断续,内热诸症昭然可见,宜加百合、沙参、玄参、贝母、知母、白及、仙鹤草等润肺止血之品。虚热致衄多为齿龈出血,其血渗渗而出,色鲜丝细,龈浮齿摇,微痛或不痛,药用六味地黄、二至丸之类,也可用蒲黄炭或马勃粉外擦。凡咳血、吐血、衄血,从肺、肝之阴入手而不愈者,可以从肾阴考虑,选用咸寒之龟板、玄参、秋石,配五味子、功劳叶以收摄之;至于龙雷不藏,虚火无根,累治不愈者,加肉桂或骨碎补,俗称导龙归海法,每能出奇制胜。

总之,出血之证以热证为多,火盛之证多于阴虚之候,故治火为血证之主要治法,但需辨虚实新旧之不同,防苦寒伤阴,甘寒滋腻之弊。

治气

血为阴津,必赖气之生化、运行,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气之为病,导致出血,大体不越气迫、气虚两类。所谓气迫者,大多为气逆或气盛而血动,常由精神刺激所致,其中尤以郁怒伤肝最为多见。气逆血奔可致呕血、咯血;血随火升,从清窍而出则为鼻衄。古云“气有余,便是火”,故气能化火,火能耗气,二者都能动血见红,惟其症情则同中有异,演变有别。火性炎上,若气之冲和有偏,则清者化浊,顺者反逆,流者反滞;是以咳血者,气呛胸满;呕血者,嗳噫呃逆,夹食吞酸;咯血者,喉中常窒。而且此类患者多禀赋刚强,情绪偏激,常有心烦懊憹之诉。再如《内经》描述之“大厥”,皆为大怒气逆,气与血并而菀于上,似属“脑溢血”中风之类,习用之验方如再造、回生、安宫一类,皆含冰、麝,无非治血先治气之意,所以因气导致之出血,其势之猛,冲激之广,较之火热动血有过之无不及。朱丹溪鉴于此,曾有“怒气致血证者,则暴甚”的论点,确系经验之谈。

治疗气逆之血证,陈士铎之“治血必先理气”;唐容川之“止血之法虽多,而总莫先于降气”;缪仲淳之“宜降气不宜降火”,皆是为血而治气。清气即是清火,但还有平之、顺之、降之多种含义。气不妄动,血乃自安。

气虚而致之出血,多为脾虚。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则脉损而血溢,症见出血病程较久,其血色黯淡不鲜,质薄而散漫流溢;但也有气虚寒凝而呈瘀紫血块而溢出者,其单位时间内之出血量相对较少;然若严重之气虚不固,形成决堤崩溃之势也可血出量涌。气虚之出血又有脾虚不能统摄和气虚下陷之不同,脾虚不能统摄,其上下失血之病变都可出现;气虚下陷者,则仅出现下窍出血。气不摄血者,常有食欲不振,脘痛反复隐隐不适之病史,呕血色暗,状如咖啡,若出血量少,先聚于胃腑则可呕出血块,或以黑粪为其见症,其大便质如柏油,色似胶漆,如血量较多时,可见殷红色溏便。此时患者常感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神疲懒言,面色萎黄不华,脉多濡细或濡数。治宜补气摄血,药用党参、黄芪、炙甘草、仙鹤草、当归、白芍、炮姜、乌贼骨等;吐血多者,可加参三七、花蕊石。便血见于气虚者,多血色不鲜而紫暗,可用归脾汤或《金匮要略》黄土汤,若无伏龙肝,可取醋炙代赭石代之。若便血系气虚下陷,有气短肛坠,则治宜补虚升提,用补中益气汤,也可酌加赤石脂、罂粟壳、肉豆蔻以固肠收敛。尿血久治不止者,常为无痛性血尿,乃肾虚精血不固,其尿血淡红不鲜,质清稀不稠,检验尿液可见有红细胞,但不一定有多量尿蛋白,此常见于肾结核、膀胱肿瘤或慢性肾盂肾炎,可用七味阿胶饮合补中益气汤,滋阴方中必配益气。倘如乳糜血尿久治不愈,通补之中加用参、芪,一经补气即获良效。总之气虚出血之治,大多药用甘温,不宜妄用寒凉,以伐正气;也不宜过用温燥,以损真阴。

治血

见血治血,治而使止,本是常理。临床实践中,出血之因除属气与火者外,尚有血络自身之病变者,更有证候虚实夹杂,或失血之际一时仓促,不遑推敲者,则需掌握“治血”一法。所谓“治血”,一是调和血络,使之安静而不外溢;二是修补亏耗,使之充盈而不匮乏;三是和血化瘀,使之化生而不阻滞。

“治血”是统称,其中尚有凉血止血、养血止血、祛瘀止血、护络止血诸法。凉血止血法运用于营血伏热之吐血、咯血、衄血、紫癜、斑疹等,代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药用鲜生地、鲜芦根、大青叶、板蓝根、紫草、侧柏、荷叶等。养血止血法适用于断续反复之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等,病机为营血亏虚,络空不守,可用四物汤为主,选用熟地、黄芪、仙鹤草、阿胶等。祛瘀止血法适用于崩漏、消化道出血等,既有失血,又有瘀血证候者,病机为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反复出血,累止不果,可于养血止血方中佐以三七、红花、丹参、蒲黄、灵脂等祛瘀之品。护络止血法适用于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病机为脉络松弛,膜损不愈;药如阿胶、糯米、白及之治咳血;凤凰衣、坎炁、刺猬皮之治消化性溃疡;仙鹤草、象皮、血竭之治出血性结肠炎。又如饮食疗法中之猪肺汤治咳血,猪肚汤治吐血,猪大肠汤治便血,寓有修补组织,愈合创伤之意。

此外,治血之药繁多,尚有收敛、胶粘、炭剂三类之别。如仙鹤草、紫珠草、白芍、乌贼骨、乌梅等属于收敛止血药;白及、阿胶、京墨、银耳、黄明胶等属于胶粘止血药;荆芥炭、蒲黄炭、黄芩炭、小蓟炭、莲房炭等属于炭剂吸附止血药。三者药理作用不同,而统属于治血范畴,可称殊途同归,止血目的则一。

辨证治血,固然需分脏腑经络。辨病治血,因出血部位之不同,选药亦有规律,如咳血用黄芩、茅根,吐血用栀子、侧柏,便血用地榆、槐花,崩漏用莲房、棕榈,尿血用小蓟、蒲黄,紫癜用防风、乌梅、荆芥,眼底出血用墨旱莲、女贞子等等,此系从实践中来之用药规律,可供临床参考。

治火、治气、治血三大原则,乃血证治法之总体归纳,具体运用时不能绝然分开,需随证分清主次,相辅相成。在血证后期,不论其原系属虚属实,大抵均以胃药收功。固实证虽每因火因气而动血,但血之既动,精血必耗,也有血虚之一面;而入生之精血,主要来源于谷气,且脾有统血之能,“胃气一回,血自循于经络矣”。故常可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丸、养胃汤等方以善其后。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17
免责声明
1
本站中医方剂内容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2
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3
可能有些药物如犀角,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了保持古方原样,未作更改替换,请自行甄别。
4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idden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