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论证

名医简介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明代医家。

凡疮疡之患,所因虽多,其要惟内外二字;证候虽多,其要惟阴阳二字。知此四者,则尽之矣。然内有由脏者,有由腑者;外有在皮肤者,有在筋骨者。此又其深浅之辨也。至其为病,则无非血气壅滞,营卫稽留之所致。盖凡以郁怒忧思,或淫欲丹毒之逆者,其逆在肝脾肺肾,此出于脏,而为内病之最甚者也;凡以饮食厚味,醇酒炙煿之壅者,其壅在胃,此出于腑,而为内病之稍次者也。又如以六气之外袭,寒暑之不调,侵入经络,伤入营卫。则凡寒滞之毒其来徐,来徐者其入深,多犯于筋骨之间,此表病之深者也;风热之毒其来暴,来暴者其入浅,多犯于皮肉之间,此表病之浅者也。何也?盖在脏在骨者多阴毒,阴毒其甚也;在腑在肤者多阳毒,阳毒其浅也。所以凡察疮疡者,当识痈疽之辨。痈者,热壅于外,阳毒之气也,其肿高,其色赤,其痛甚,其皮薄而泽,其脓易化,其口易敛,其来速者,其愈亦速。此与脏腑无涉,故易治而易愈也。疽者,结陷于内,阴毒之气也,其肿不高,其痛不甚,其色沉黑或如牛领之皮,其来不骤,其愈最难,或全不知痛痒,甚有疮毒未形而精神先困,七恶叠见者,此其毒将发而内先败,大危之候也。知此阴阳内外,则痈疽之概可类见矣。然此以外见者言之,但痈疡之发,原无定所,或在经络,或在脏腑,无不阴阳之辨。若元气强则正胜邪,正胜邪则毒在腑,在腑者便是阳毒,故易发易收而易治;元气弱则邪胜正,邪胜正则毒在脏,在脏者便是阴毒,故难起难收而难治。此之难易,全在虚实。实者易而虚者难也,速者易而迟者难也。所以凡察痈疽者,当先察元气以辨吉凶,故无论肿疡溃疡,但觉元气不足,必当先虑其何以收局,而不得不预为之地。万勿见病治病,且顾目前,则鲜不致害也。其有元气本亏而邪盛不能容补者,是必败逆之证。其有邪毒炽盛而脉证俱实者,但当直攻其毒,则不得误补助邪,所当详辨也。

(《景岳全书》)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
2
本条ID:1511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