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疡医案

名医简介

余听鸿(1847〜1907),名景和,晚清医家。

程崇明,手太阴蕴热,致生鼻疮,理宜清肺。

羚羊片、桔梗、桑白皮、甘草、黑山栀、石决明、黄芩、连翘、荆芥、白蒺藜。

宋南挦,鼻息不利,按脉弦数。此肝阳扰肺,非小恙,最宜养性。

枇杷叶、桑叶、杏仁霜、通草、石决明、钩藤尖、苏子、桔梗、荷叶边。

复方,鼻生旋螺,系属肺热。又增咳嗽气逆,脉仍弦大。夏令伊迩,须防咯血。

羚羊、苏子、杏仁、马兜铃、瓜蒌仁、青铅、橘皮、芦根、枇杷叶、鲜竹茹。

叶青浦,鼻为肺之外候,风温客脑则额痛鼻渊,兼之痰火气逆,姑拟养阴肃肺。

北沙参、冬桑叶、辛夷、钩藤、石决明、白蒺藜、川石斛、料豆、枇杷叶。

复方,鼻流黄色浊涕,有腥秽之气,是脑热未楚。仍从前法。但此症久延,必致虚弱,当以奇授藿香丸煎服之,庶几相须奏效。

羚角片、桑叶、辛夷、半夏曲、北沙参、生石决、石斛、蒺藜、枇杷叶、青荷叶。

附:奇授藿香丸:鲜藿香八两,研极细末,雄猪胆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苍耳子汤送下。

俞芦墟,鼻管焮肿,两傍色紫,脓汁浸淫,痒而不痛。此为鼻蜃疮,系风热客于肺络。姑拟辛散治之。

庄北坼,鼻痔形如榴子,渐渐垂下,窒塞孔中,有碍气息。此乃肺经风热郁久而成,宜辛夷散肺饮主之。

辛夷、生地、知母、百合、煅石膏、黄芩、甘草、升麻、麦冬、枇杷叶。

江,积瘀在络,动络血逆。今年六月初,时令暴热,热气吸入,首先犯肺,气逆血涌。强降其血,血药皆属呆滞,而清空热气,仍蒙闭于头髓空灵之所,诸窍痹塞,鼻窒息肉。出纳之气,都从口出,显然肺气郁蒸,致脑髓热蒸,脂液自下。古称烁物消物莫如火,但清寒直泄中下,清空之病仍然。议以气分轻扬,无取外散,专事内通,医工遇此法,则每每忽而失察。

连翘、牛蒡子、通草、桑叶、鲜荷叶汁、青菊花叶。

临服,入生石膏末煎一沸。

附论

张会卿曰:鼻病无他也,非风寒外感,则内火上炎耳。外感治宜辛散,为热治宜清凉。知斯二者,治鼻大纲尽乎是矣。此治内症之大概也。惟治外科者,亦不能出此范围。鼻开窍于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也。属阳明,位居中土,脾热病者,鼻先赤。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挟络于口,鼻为肺窍,胆移热于脑,则辛頦鼻渊,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也。相火司天,鼽衄鼻窒。君火司天,鼽衄鼻窒。肺之外症,属火者多,风寒湿兼而有之,肺属金畏火,肺主气,风寒湿壅滞气机。至于鼻疽、鼻痔、鼻息、鼻痈,坚硬难除者,或风寒郁结,或喜食膏粱馎炙,阳明化热,经络壅塞而成,阳明主肉,故肉坚而不易化也,属阳明者多。肺蜃疮、酒齄鼻、赤鼻、粉刺、肺风,或酒湿伤脾,脾经蕴热熏灼于肺,属脾肺者多。脑漏一症,其因有三,或伤于风,或伤于寒,或伤于热,或肝胆之热上移于脑。伤于风者太阳隐痛,其涕清;伤于寒者额隐痛,其涕浊;伤于热其涕黄浊,腻而臭秽者也。亦有脑髓不固,淋下无度,精气不足,致成虚怯。今录之方,虽曰外症,皆属内因。故治鼻须辨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辨于指掌,治鼻之法得矣。余听鸿注。

(《外证医案汇编》)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五官科卷》
2
本条ID:1506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