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寒热虚实,用补攻温清

名医简介

沈仲理(1912〜),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教授。

一般对痛经按其病因病机分为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无论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首先应辨痛经的属寒、属热,再以其体质虚实的不同,加用补虚、攻邪之法,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痛经属寒、属热的基本方,随症加减用药,疗效则明显。

寒因痛经又称寒凝血瘀病型。病因经期受寒淋雨或涉水,以及游泳感受寒湿之邪,或北地冰雪凛冽,或饮食寒凉瓜果,或产后遭受风寒和早下冷水等,以致寒气檜留,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经行腹痛之症。本病的症状特征,多见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或少腹两侧抽痛,以及少腹坠痛、酸痛等现象,往往牵及腰脊酸楚,喜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淡,或如黑豆汁,夹有小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舌边色紫或有瘀斑,脉沉紧或濡缓。治疗方法,凡属感受寒冷之邪者,治以温经散寒法,采用温经散寒汤(当归、川芎、赤芍、白术、紫石英、胡芦巴、五灵脂、金铃子、元胡、制香附、小茴香、艾叶)或温经止痛汤(当归、川芎、白芍、白术、柴胡、甘草、紫石英、仙灵脾、制香附),或用桂枝四物汤合失笑散,或用温脐化湿汤。平日常服艾附暖宫丸或四制香附丸。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调经,理气止痛,采用桃红四物汤合金铃子散或膈下逐瘀汤,或少腹逐瘀汤。

热因痛经又称肝郁气滞病型。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得通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愈滞,引起冲任不利,经血不得畅行,不通则痛,而致经行腹痛。若痛经之因热郁而发生腹痛者,多因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郁而化热化火,形成火郁血热,阻于冲任二脉而作痛。本病的症状特征,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乳房胀痛,或乳头痛,舌苔薄白,脉沉弦。夹有血瘀者舌质紫或舌边有瘀斑,脉沉紧或沉涩。有的见经行腹痛绵绵,或经后腹痛不止,头晕目花,心烦汗出,舌质黯红,苔薄,脉弦细带数。治疗方法,肝郁气滞者治以和血疏肝,理气止痛,采用四物汤合金铃子散或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夹血瘀者采用膈下逐瘀汤;肝郁化火者采用红酱金铃四物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藤、败酱草、金铃子、五灵脂、乳香、没药)或姜芩四物汤。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5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