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某一类型幼雅白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丧失正常功能,并有成熟障碍。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量和质的异常表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异常的幼稚白细胞出现),并广泛浸润全身组织与脏器,导致该组织和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证据表明本病与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的刺激、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髄穿刺血液学检查便可确诊。按病程可分为;(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较短,骨随检査原始细胞超过10%。(2)慢性白血病;起病慢,病程长(可1年至数年),骨髓检查中原始细胞很少,而幼雅细胞在10%以上(慢性白血病可以有急性发作)。按周围血象可分为;(1)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超过15000,并出现幼稚细胞。(2)亚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不超过15000,但有幼稚细胞出现。(3)非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教不超过15000,未见幼稚细胞。按细胞形态可分为:(1)粒细胞性白血病;(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其它较少见的尚有红血病、红白血病、浆细胞性白血病、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毛细胞性白血病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联合化疗有致,较大部分的急性白血病可得到缓解,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必须维持治疗3年以上。近年来,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部分患者有了治愈的希望。慢性白血病也主要依靠化疗。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不当可出现急变。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急劳”、“虚劳”、“血证”等范畴,而慢性白血病的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的症状表现则多属于“癥瘕”、“枳聚”、“瘰疬”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因虚致病”和“因病致虚”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本病先有体虚内伤,然后邪气凑之;而后者认为先有邪毒内伏,然后导致正虚邪盛。但根据各病的临床表现,大多学者认为本病是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之证。(李涌健)
1.抗白丹方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功能:
清热解毒,泻腑通便。
主治:
急性白血病。
组成:
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制法: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
疗效:
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按语:
本方具有杀虫解毒,破积祛瘀功效。其主要药物与华佗《中藏经》中的“疗万病大神丹”、“鬼哭丹”和《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追毒五金散”、“返魂丹”等古方相似。对病程较短,发热与出血不明显,中医辨证为阳虚或气虚的患者,使用本方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2.青黄散方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霭祥。
功能:
消肿散瘀,凉血解毒。
主治: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组成:
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末,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量为每日3~6克,分2~3次饭后服。
加减:
有明显症积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脾胃虚寒者用小建中汤加味。
疗效:
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间为11.4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按语:
方中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有效成份为靛玉红、靛兰;雄黄味辛、性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主要有效成份为三硫化二砷,含砷量约为75%。中医认为白血病是邪毒瘀阻脏腑、经络及骨髓,使气滞血瘀。古语云:“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用青黛、雄黄化瘀解毒,以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本方的副作用有恶心,胃脘不适,便溏等。重者可出现便血。
3.生生汤
来源:
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组。
功能: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主治:
急性白血病。
组成:
(1)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研细末,制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疗效:
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缓解3例,占25%;部分缓解6例,占50%,未缓解3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本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伍用不规则化疗。
按语: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功效。既能祛邪,又可扶正,从而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协同发挥扶正抗癌的作用,故取得疗效。
4.黄芩龙胆汤
来源:
四川医学院周国雄
功能:
清热泻火,养阴利湿。
主治:
急性白血病。
组成:
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加减:
热重加五味清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湿重加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二陈汤、五苓散等;气阴两虚加人参、北沙参、党参、淮山药、白芍、甘草、麦冬,生地、龙骨、牡蛎、五味子、枣仁、山萸肉,浮小麦、大枣等补气养阴。
疗效:
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26例(部分病例配合间歇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总缓解率为92.3%,未缓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按语:
急性白血病初期多以实证、热证、阳证为主。本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养阴活血,泻中有补,不致苦燥伤阴;並加夏枯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协同攻邪抗癌而取得疗效。
5.双参地芍汤
来源:
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血液病研究组。
功能: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主治:
白血病。
组成:
党参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芍15克、马勃15克、黄药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冲)6克,水煎服。同时服用散剂: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黄、琥珀、麝香、牛黄,研末混匀,日服2次,每次2~3克。
加减:
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甲珠、丹参;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蛎粉、小蓟、茅根、三七粉,发热加柴胡、黄芩、黄连、连翘、野菊花。
疗效:
本方治疗18例白血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5例。
按语:
方中党参、玄参、生地益气养阴以维护正气;配以马勃、半枝莲、板蓝根,黄药子、白花蛇舌草攻邪抑癌。本方扶正与攻邪兼顾,适用于白血病的本虚标实证的治疗。
6.青黛鳖甲汤
来源: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刘秀文。
功能:
破积消瘀,凉血解毒。
主治: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组成:
鳖甲62克、龟版31克、青黛62克、银花15克、生牡蛎31克、太子参31克、生地32克、鸡内金13克、生山药31克、地骨皮31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广木香9克,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加减:
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党参、生地、熟地、五味子、补骨脂、龟板、当归、麦冬、阿胶、生牡蛎、鹿角霜。
疗效:
本方伍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6例(先用马利兰6毫克/每日,分3次口服),治后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
按语: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化疗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时间短,容易急变和复发。中医学认为其机理,“瘀毒不去,新血不生。”故用本方长期服用,具有破瘀消积、清热解毒之功,可阻止和推迟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变的发生,对延长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缓解期,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7.白花丹根汤
来源:
广东省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功能:
清热解毒,养血活血。
主治:
白血病。
组成:
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加减:
缓解期维持治疗用: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党参12克、紫河车30克、北黄芪30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制成丸剂,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脂毛桃、陈皮、藿香;鼻衄,高热,口渴,脉洪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鳖甲、麦冬,石斛,胡连、银柴胡。
疗效:
本方治疗白血病26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11例,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8.8天开始下降;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9天开始下降。
按语:
应用本方治疗急性及慢性白血病能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输血量。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骨髓造血系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巩固疗效。
8.慈菇化瘀汤
来源:
吉林省辽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叶耀光。
功能:
活血化瘀,养阴清热。
主治:
急性白血病。
组成:
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
加减:
热毒血瘀者加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血热妄行者并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疗效:
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6例(部分病人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68.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90%,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76%。
按语:
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方药有类似肝素的作用,与化疗联合应用能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并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高凝状态,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因而能够提高疗效。
9.蟾蜍酒方
来源: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于家明。
功能:
活血化瘀。
主治:
急、慢性白血病。
组成:
取125克重蟾蜍15只(剖腹去内脏),黄酒1500毫升,煮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得。成人每次服15~30毫升,1日3次。
疗效:
本方治疗急、慢性白血病32例,其中急性粒细胞型4例,早幼粒细胞型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5例,红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型9例,慢性粒细胞型3例,慢性淋巴细胞型1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为25%。完全缓解病例持续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71个月。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33.3%,总缓解率为88.8%。
按语:
蟾蜍治疗肿瘤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疡医大全》等古医籍中均有记载,民间也广泛传用蟾蜍治疗各种肿瘤。据现代医学研究揭示,蟾蜍制剂的抗白血病机制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呼吸。
10.猫爪苦参方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张之南。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组成:
猫爪草15克、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子7.5克、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生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7.5克,维持剂量每日服2.5~5克,分3~4次口服。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2万后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疗效:
本方与马利兰交替使用治疗30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与单纯马利兰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后本方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高于对照组40个月,差别显著。
按语:
雄黄长期服用能引起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和脱屑等慢性砷中毒表现,个别病人可出现轻度四肢末稍神经炎症状,停药1~6个月后有尿砷含量可明显减少。
11.当归川芎汤
来源:
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邓有安。
功能:
活血化瘀。
主治:
急性白血病。
组成:
当归15~30克、川芎15~30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20克,红花8~10克、参三七6克,水煎服。
加减:
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气血两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何首乌1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净银花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
疗效:
本方配合VAC—P方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18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88.8%,与21例单纯化疗比较,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57.4%。本方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按语:
中医学认为血瘀在本病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方与化疗伍用能够提高本病的缓解率,减轻化疗药物的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够促进骨髓正常造血于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有助于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机能的恢复。
12.龙葵苡仁汤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邓成珊。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慢性白血病急变。
组成:
龙葵30克、生薏仁30克、黄药子15克,乌梅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加减:
本方送服青黄片(青黛、雄黄为7∶3)或六神丸,或当归龙荟丸、牛黄解毒片。气血两虚选加当归补血汤;阴虚内热选加青蒿鳖甲汤,脾胃不调选加香砂枳术汤,身疼骨痛加丹参、延胡、香附;肺热痰嗽加银花、黄芩、百部;便血加生地榆、藕节;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
疗效:
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病变14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57.1%;未缓解6例。生存1年以上3例。
按语: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病变是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终末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其缓解率低。用本方配合化疗可明显提高缓解率。
13.五生水王汤
来源:
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颜德馨。
功能:
化积散结,活血通络。
主治:
白血病脾肿大。
组成:
水红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地鳖虫12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甲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子9克、延胡9克,研细末,以蜜及醋调成泥,加麝香1.2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
疗效:
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脾脏肿大7例,结果显效4例(脾脏较治前缩少5厘米以上),进步1例(脾脏缩少2~5厘米),无效2例。
按语:
脾脏肿大属于中医学的“癥瘕积聚”范畴,多由气血郁积所致。本方用水红花子、皮硝、地鳖虫等化癥散结,活血通络;加蜜调以防止干燥,醋调以加重药物的渗透力,再加以麝香、梅片更增辛香走窜之力,故用以治疗白血病所致脾肿大有较好疗效。一般敷药3~5天开始见效,2周内脾脏可明显缩少,三周后进步较慢。病程较长者疗效较差。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