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秘方

皮肤癌是指发生于皮肤的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此外还有附件癌,如汗腺癌、原位癌、黑色素瘤等。

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初期为皮肤之疣状角化斑,边缘颇硬,呈暗红色,中央部有时可见痂皮,其基底部粘连,不易剥离,强剥出血,成为小的淡红色或黄色小结节,表面顶端角化层脱落后破溃,形成溃疡,露出渗液或渗血的糜烂面,底部高低不平,坚硬而脆,触之易出血,并有恶臭性分泌物,常呈乳头状或菜花样。基底细胞癌,初起为粉红色或淡黄色微透明的小结节,如针头到黄豆大,略高出于皮肤表面,渐渐生长,或其旁再生小结,融合成盘形斑块,经过反复结痂脱屑,中央部发生浸蚀性溃疡,溃疡面扁平坚硬呈珍珠样外现。边缘参差不齐,并向内卷而隆起的溃疡。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斑痕疙瘩、顽固性溃疡等)和物理化学性刺激(日光、紫外线、x射线、煤焦油等)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病灶刮片及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确诊。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放射以及激光和冷冻外科、化学药物动脉灌注、局部注射及局部敷贴等方法。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翻花”、“石疔”、“黑疔”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皮肤癌是风毒燥热之邪久羁留恋,内耗阴血,夺精灼液,致肝血枯燥,肌肤失荣,肺气失调,皮毛不润,易招外邪,皮生恶疮。(王龙宝)

1.藤黄方

来源:
江西省藤黄抗癌研究协作组。
功能:
抗癌解毒。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藤黄。(1)制成5%藤黄软膏,外用;(2)藤黄片60毫克,1日3次,口服;(3)藤黄注射液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内,静脉注射,1周2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本方治疗皮肤癌41例,见效时间最短6天,最长30天,平均14.2天。总有效率71%,显效率41%。以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较佳。其中又以溃疡型皮肤癌效果略优于包块型皮肤癌。在病理形态观察中,有12例癌灶出现程度不同的退行性变性、坏死;其中2例出现大面积退行性变性、坏死。治疗后随访29例有效病例仅3例复发,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按语:
藤黄系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发现其中藤黄酸、别藤黄酸具有抗癌作用。藤黄治疗皮肤癌采用外敷、内治,具有抗癌、消炎、止痛作用,且副反应小等优点。

2.枯息方

来源:
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医院粟明。
功能:
腐蚀解毒。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斑螯150只,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过滤,得滤液30毫升,煮沸备用。应用时将斑螯浸出液3毫升与20%氢氧化钠7毫升混匀后使用。根据肿瘤的部位、浸润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用范围,如瘤基侵犯较深,可采用肿瘤所在部位的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重要血管忌用)等组织的癌基底血管外注射枯息液巢蚀;若癌基侵犯较浅,可在肿瘤所在部位的皮肤、脂肪等组织的瘤基血管外注射枯息方围蚀。其用量、疗程及次数,应取决于肿瘤的侵犯程度。
疗效:
本方治疗30例,临床治愈(瘤体消失、创面愈合、1年内未复发)24例,占80%,其中鳞状上皮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纤维肉瘤6例,血管肉瘤3例;好转(瘤体基本消退,但6个月又有所增长)4例,占13%,其中恶性黑色素瘤1例,神经纤维内瘤1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例;无效(瘤体消退不足6个月复发)2例,占7%,其中恶性黑色素瘤1例,总有效率达93%。
按语:
本方中斑螯主要含斑螯素,与氢氧化钠同用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直接杀灭癌细胞,并促使其病灶组织迅速变性、萎缩、坏死,从而阻断瘤体血运而取得治疗作用。

3.五烟丹方

来源: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胡慧明。
功能:
祛腐生肌。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胆矾30克,丹砂30克、雄黄30克、白矾30克、磁石30克,煅制成末,外用。
加减:
内服黄芪、太子参、白术、白芍、赤芍、当归、陈皮、野菊花、蒲公英,蛇舌草、乳香、没药、丹皮等扶正解毒、化瘀散结中药,水煎。
疗效:
本方治疗4例皮肤癌,均获治愈,未见有复发转移者。治愈时间最短者74天,最长者133天,平均99.7天。
按语:
《本草纲目》谓丹砂可治“疮痂恶肉”,胆矾可疗“恶疮”,白矾可“蚀恶肉、生好肉”,磁石可“止金疮血”,雄黄可治“恶疮”。五药合之具有蚀恶肉,生好肌,疗恶疮和止血的功能。再配以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的汤药口服,扶正祛邪,故治疗皮肤癌取得良效。

4.信枣散方

来源:
江苏省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顾松筠。
功能:
祛腐生肌。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大枣10枚、信石0.2克。大枣去核后将信石置于大枣内,于恒温箱内烤干,研细混匀,密封于瓶中备用。用时与麻油调成糊状外敷。
疗效:
本方治疗22例,敷药后癌肿组织脱落时间分别为20~60天不等,全部经随访,20例创面愈合良好,局部无复发,其中获得5年以上治愈者7例,4年以上者3例,3年以上者3例,2年以上者5例,1年以上者2例,2例无效。
按语:
信石(砒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三砷,具有细胞原浆毒。局部敷药后对癌细胞中的细胞酶管白疏基有很强的亲和力,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过程,干扰其正常代谢,导致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而脱落,而对正常组织仅发生轻度或极少量的坏死,并保持了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功能。

5.白砒条方

来源: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田素琴。
功能:
祛腐生肌。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白砒10克、淀粉50克,加入适量,揉成面团,捻成线条状,待自然干燥备供外用。配合使用一效膏(朱砂50克、炙甘草150克、冰片50克、滑石粉500克、淀粉100克,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病变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在肿瘤周围间隔0.5~1.0厘米处刺入白砒条,深达肿瘤基底部,在肿瘤周围形成环状,再加一效膏外敷。一般在插条后12~24小时出现腐蚀作用,2~6天肿瘤可脱落。白砒的每次用量为2~3毫克。
疗效:
治疗22例,4例7~15天治愈,6例16~30天治愈,3例31~40天治愈,7例41~60天治愈,2例61~90天治愈,随访观察17例,其中随访1~2年5例,2~5年7例,5年以上5例。除4例因其他病死亡外,余者健在,无1例复发。
按语:
白砒条对肿瘤有腐蚀作用,配合一效膏以助祛腐生肌。内服清热解毒之汤剂,有不使毒邪四散和护内攻外的效应。

6.枯柏方

来源: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黄永昌。
功能:
清热燥湿。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枯矾30克、黄柏10克、煅石膏20克、黄升丹10克,共研细末,用熟菜油调成糊状外敷。
疗效:
本方治疗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用药半月后,疮面较前平坦,瘙痒出血症状明显好转。又间日外敷2月,疮面愈合,局部皮肤光整,硬块消除。
按语:
方中枯矾燥湿止痒,黄柏清热解毒,《本经》谓其能治“阴蚀恶疮”,煅石膏生肌长皮,黄丹拔毒生肌,四药相合,具有清热燥湿、拔毒生肌之功。

7.人中白方

来源:
安徽省黄山市中医院章传义。
功能:
清热解毒,祛瘀止血。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煅人中白6克、大梅片2克,研粉,撒在溃疡面上,并以红霉素软膏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
疗效:
本方治疗1例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用药7天,溃疡面逐渐干燥、缩小,隆起肉芽见平萎。半月后,结疤痊愈。随访10年,未见复发。

8.皮癌净方

来源:
河南省鹿县人民卫生防治院。
功能:
腐蚀拔毒。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红砒3克、指甲1.5克、头发1.5克、大枣(去核)1枚、碱发白面30克。制法:先将红砒研成细末,再与指甲、头发同放入去核的大枣内,用碱发白面包好,然后放入桑木炭火中,煅烧成炭即成。研细末。用法:将药粉直接撒于瘤体创面上,或用芝麻油调成50%糊状涂抹于瘤体创面上,每月1次或隔日1次。
加减:
淋巴结肿大用血竭30克、紫草根30克、水蛭15克、山甲15克、地鳖虫15克、松香12克、麝香、蓖麻子量,制成药膏外贴。
疗效:
本方治疗皮肤癌111例,近期治愈71例,显著好转1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0.1%。
按语:
本方是以红砒(砷化物)为主组成的腐蚀外用剂,具有较好、较强的渗透作用。只要使用得当,就能较彻底地清除癌组织。本方对皮肤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亦可用于阴茎癌、乳腺癌、唇癌、肉瘤等癌瘤的治疗。

9.五虎丹方

来源:
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功能:
逐瘀腐蚀。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水银1800克、白矾1800克、青矾1800克、牙硝1800克、食盐900克,放乳钵内共研至不见水银珠为度,再放入炼铜砂罐内加温,蒸发水分,使成“丹胎”,然后将砂罐倒置于瓷碗内。盐水石膏封口盛放入荷叶罈水口上,罈内盛水约10公斤,罐上放炭火约2小时,冷却瓷碗后取丹,以白色结晶为佳。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散点局部,或用浆糊调成糊状,或用米饭赋形,搓成钉剂,每根长2~3厘米,直径2~3毫米。视癌肿大小分次粘涂在癌肿上面或嵌入其中1~6根。用药时,均应加贴普通膏药,密闭创口。内服菊藻丸:菊花1000克、海藻1000克、三棱1000克、蚤休1000克、制马钱子1000克、银花1500克、漏芦500克、马蔺子1500克、山慈菇1500克、蜈蚣500克、首乌2000克、黄连250克,共研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3克。癌肿坏死脱落后,创面改撒红升丹(市上有售),每2天换药1次。
疗效:
本方治疗皮肤癌15例,近期治愈13例。
按语:
本方治疗皮肤鳞状上皮癌有较好的疗效,但患者用本方后24~30小时内,局部可有持续性疼痛反应。本方使用时间过长,少数患者临床表现有急、慢性汞中毒现象,如头痛、头昏、失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牙齿浮动、或脱落等,个别还出现肾功能损害如蛋白尿等。轻者可服生绿豆粉,重者则需停药。因此用本方治疗过程中应对病人作严密观察。

10.白降丹方

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功能:
拔毒祛腐。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水银36克、火硝60克、明矾30克、皂矾30克、胆矾30克、月石30克、青盐30克、食盐30克。制法:先将水银与矾磨研,以不见水银为度,再将余药加入,共研细末,将上药末置入小铁锅中,盖大碗一只,用泥土密糊封闭,文火炼2~3小时,待冷却,轻轻除去泥土,将碗取出,碗底附着如霜之白色结晶即是白降丹。用竹制刀片将药晶铲下研细,贮于瓷瓶中。用法:(1)将白降丹直接撒于肿瘤局部,用市售黑油膏密封,每3日或5日换药1次。(2)将白降丹附着于纸捻上,结扎肿瘤基底部,膏药密封,每隔3日或5日换药1次。用本方后肿瘤脱落或消失,创面肉芽新鲜,活检病理切片为阴性者,可用生肌散(姜黄45克,大海马30克、川黄柏30克、广丹30克、炮山甲30克、甘草24克、雄黄24克、生军15克、全蝎15克、冰片4.5克、麝香3克,共研细末)收口。
疗效:
本方治疗皮肤癌2例,其中1例为基底细胞癌,治疗28天,另1例为鳞癌,治疗37天。结果2例均治愈。
按语:
本方因有较强的拔毒祛腐作用,在使用时可产生局部疼痛等反应,可对症止痛治疗,如一般止痛剂无效,可用吗啡类止痛剂。

11.硝矾双黄方

来源:
湖北省钟祥县旧口区卫生院。
功能:
蚀腐拔毒。
主治:
皮肤鳞癌。
组成:
火硝300克、皂矾30克,放入锅内烈火煅成液体;再将黄丹60克、雄黄9克、朱砂3克,均研成细末放入此液中,搅匀;然后立即将溶液倒于干净地平面上,冷却凝结成结晶块,研成粉末。用时每60克粉末加入冰片3克,混合,研极细末。每日撒于癌瘤表面,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加减:
用本方时可配合使用100%半枝莲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2毫升,肌注;也可服用防风通圣散(防风9克、荆芥9克、麻黄6克、薄荷9克、连翘9克、川芎6克、枯梗9克、当归9克、大黄3克、芒硝9克、石膏15克、黄芩9克、甘草6克、滑石15克)。服用此散,若体虚大便不结时去麻黄、大黄、芒硝;消化功能差,大便溏泻时加太子参15克。
疗效:
本方治疗脸面部皮肤鳞癌2例,结果2例均得到临床治愈。

12.拔毒生肌方

来源:
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功能:
拔毒生肌。
主治:
皮肤癌。

组成:(1)煅砒石。将砒石放置于新瓦上加火到红,待凉研细。(2)冰片10克、云南白药20克、麝香3克,共研细末。(3)黄连9克、黄柏9克、黄芩15克、紫草15克、冰片9克、枯矾30克、青黛9克、象皮9克、硼砂9克,共研细末。

用法:开始癌症多有炎症出血,可先用(2)、(3)方外用,换药2~3次后改用(1)方外敷,量不宜过多,如癌床面积大,可分区、分次给药,隔日换药1次。

疗效:
本方治疗皮肤癌3例,其中鳞状上皮癌2例,基底细胞癌1例,结果3例均近期治愈。
按瘩:
本方用后可见癌组织坏死、枯萎、脱落,此时病灶局部多红、肿、痛,一般不需处理,严重者可对症处理。由于癌组织坏死、脱落,临床多形成干痂,不易剥脱,可行切痂,使癌床外露。一般用煅砒石3~5次,癌组织可以完全脱落,癌床呈新鲜的肉芽组织,此时如涂片或印片往往可找到少晕的癌细胞,可改用(2)方或(3)方,使上皮复盖创面至愈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李涌健)

13.白马明黄方

来源:
广西军区三○三医院肿瘤防治组。
功能:
拔毒腐蚀。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白砒7.5克、马钱子5克、明矾10克、黄连素51克、普鲁卡因2克。先将白砒、明矾研细末,在瓦罐上煅至青烟尽,白烟出,上下通红时即止。24小时后与黄连素、马钱子(研末)及普鲁卡因混合制成粉末即成。用法:将药粉薄薄撒布在癌的创面上,每天或隔天换药1次。如癌瘤边缘隆起处某些部位药物不能附着时,可先涂上凡士林少许,再撒药粉。用药后局部癌组织坏死变黑时,可以剪除。
疗效:
本方治疗各种皮肤癌30例,结果治愈14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4例中断治疗,疗效不明。

14.蜈蚣方

来源:
山东省昌潍地区人民医院。
功能:
活血祛瘀。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将蜈蚣制成注射液,于癌肿基底部作浸润注射,每天1次,每次2~4毫升。如癌肿面积大,可用注射水稀释,以尽可能全部浸润癌肿基底。
疗效:
本方治疗皮肤癌5例,结果痊愈3例,无效2例。
按语:
本方治疗皮肤癌一般注射30次左右,癌肿开始干燥、萎缩、脱落;注射60次左右癌细胞消失。活检转阴后,可停止注射,溃疡面给予外科换药,至伤面愈合。本方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但可以自行缓解,用药局部可出现轻度疼痛,一般患者均可以忍受,如疼痛剧烈,可给予止痛对症处理。

15.茯苓拔毒方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锡盟特种病院张永祥。
功能:
拔毒燥湿敛疮。
主治:
溃疡性黑色素瘤。
组成:
茯苓、雄黄、矾石各等份,共研细末,过7号筛,混合均匀备用。将患处皮肤常规消毒后外敷本方,每日换药1~2次。若敷粉剂疼痛,可调成软膏或以麻油调敷。若患处有出血可敷少许三七粉。同时内服银花50克、连翘50克,浓煎代茶,每日1剂,连服数月。
疗效:
本方治疗10例溃疡性黑色素瘤,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4例为临床诊断。用药后溃疡面均得到控制,渗出物明显减少,瘤体生长缓慢,疼痛瘙痒减轻。5例经保守治疗5~12个月后,行病灶切除,均未发现转移,随访2年未见复发;另5例保守治疗生存最长达5年,最短者1年。
按语:
黑色素瘤之发生溃疡者,多为湿毒之凝聚所致,治之当以拔毒燥湿并用,方中取茯苓利水之性以祛其湿,用雄黄、矾石以解其毒,同时服银翘汤剂,内外并举,故可奏良效。

16.千足虫方

来源:
四川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逐瘀。
主治:
皮肤癌。
组成:
千足虫6克、鲜苧麻根6克、蓖麻仁2克、陈石灰1克、叶烟粉1克。制法;取95%酒精浸泡干千足虫或活千足虫,捣烂,加入蓖麻仁泥(蓖麻仁去壳,捣烂)、陈石灰、叶烟粉捣碎混匀,最后加入捣烂的苧麻根心,调入合膏。若膏剂太干可加入少许浸泡千足虫的酒精或二甲基亚砜,调成膏状,用时以双氧水及盐水洗净肿瘤创面,再涂敷此膏,隔日或每日换敷。一般以1~2.5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本方外敷治疗皮肤癌35例,结果近期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40%。
按语:
千足虫,学名马陆,系圆马陆科巨马陆动物约安巨马陆。本方的显效时间多在敷药后半个月左右,有的病例在敷药3~4次后,即可见肿瘤表面出现坏死腐脱。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4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