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EB病毒所致之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与EBV抗体效价增高等。本病一般为良性、自限性,除对EB病毒防御缺陷或有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外,大多能完全恢复。潜伏期在小儿为4~14天,在青少年为30~50天。大多数患者均有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三种主要表现。可突然起病,也可先有数日不适,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腹部不适等。发热几乎每例都有,体温大多在38~39℃。也有达40℃以上者。热型不一,一般持续1~3周,然后逐渐下降。患者虽高热,但中毒征象常不显著。90%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最多见于颈淋巴结;颌下、腋、滑车上,腹股沟淋巴结次之;大小不等,硬度中等,分散而不粘连,亦不化脓。淋巴结的消退较慢,常需时数周至数月。80%病例有咽痛,半数患者有脾肿大,约1/3病例有肝大,仅5%可见黄疸,极个别患者可出现肝功能衰竭。约10~15%病例于病程1~2用出现皮疹,多数为斑丘疹,亦可呈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多形红斑或瘀点等,以躯干和前臂伸侧为主,约1周隐退。约1%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EB病毒感染所致,无明显季节性反性别差异。带病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接触含有EB病毒的唾液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偶可因输血而受感染。易在小儿中传播。6岁以下者大多呈隐性或轻型感染,年长儿患者常呈典型表现。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上遇有原因不明的发热、咽炎、颈淋巴结及脾、肝肿大患者,应考虑本病。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常在1~2万/mm3;偶有超过5万/mm3者。但亦可正常或降低,最重要的是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增多可达总数的60%,婴幼儿甚至可达90%,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多超过10~30%,对诊断本病甚有价值。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特异性疗法。以护理、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某些病例可以痊愈。遇脾破裂与严重气道阻塞者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和论述,但根据其发热、咽喉红肿、舌红、脉数等主症,应属祖国医学“温病”范畴。本病病因多为外感风邪,热毒内生,或外感寒邪,化热入里。主要病机为正邪相争,邪热内蕴,血热互结,气滞血瘀,从而导致以上所述主症。并出现瘰疬等气滞血瘀之象。本病临床所见以实证、热证为主。(杨传伟)
1.实热阴虚方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赵政等。
功能:
清热解毒化瘀,益气养阴祛邪。
主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组成:
(1)柴胡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芩9克、银花12克、板蓝根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茅根60克。(2)生地15克、玄参9克、黄芩9克、白薇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青蒿9克、黄芪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3克。以上均水煎,日服1剂,分3~4次服。此为学龄儿童剂量。
疗效:
治疗23例重型住院患儿,痊愈17例,好转6例,服药后平均3.6天退热。
按语:
(1)方用于实热,(2)方用于阴虚。据现代药理研究,白花蛇舌草的清热抗炎效果可能与提高免疫作用有关,它能使淋巴组织中网状细胞显著增生,并增强白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芩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促进淋巴细胞转化;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玄参能延长抗体的存在时间。
2.清解养阴方
来源: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韩仲义。
功能:
清热解毒养阴。
主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组成:
板蓝根15克、地骨皮9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沙参9克、生地9克、元参9克、生甘草3克。水煎,日服1剂,分3~4次服用。
加减:
发热为主者,加荆芥6克、白薇9克、知母6克;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9克、生牡蛎(先煎)30克、瓦楞子9克;兼肝脾肿大者,加鳖甲、郁金、竹茹、厚朴、枳实、代赭石、金石斛等;兼咽峡炎者,加牛蒡子、山豆根,生百合、锦灯笼;心悸失眠加枣仁(炒)、夜交藤、合欢皮、五味子;头痛加蔓莉子、菊花等;白细胞增高重用甘草;白细胞减低加太子参、黄芪、生山药;贫血加鸡血藤、黄芪、当归、阿胶;皮疹加苍耳子、白藓皮、蝉蜕;鼻衄加藕节、茅根;多汗加生石膏、知母、煅牡蛎;黄疸加茵陈、滑石、栀子、黄芩、川楝子。
疗效:
治疗371例,治愈率达95.6%。
按语:
方中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地骨皮退虚热;沙参、生地滋阴清热;元参软坚散结,滋阴清热;生甘草既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
3.银翘青黛散
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陈丹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组成:
(1)银花12克、连翘9克、薄荷6克、葛根15克、生石膏(先煎)30克、板蓝根15克、淡竹叶9克、鲜芦根12克。(2)青黛2克、紫草12克、乳香1.5克、丹皮9克、寒水石1.5克、丹参9克、生地9克、地骨皮9克。以上水煎,日服1剂,分3~4次服。
加减:
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加夏枯草、昆布、赤芍等活血软坚之品;咽喉红肿明显者加牛蒡子、射干清热利咽;夹湿者症见发热时间长,舌苔黄或白腻可加苡仁、佩兰、藿香、滑石清热祛湿。
疗效:
治疗27例住院患儿,均痊愈或基本痊愈,疗程最短4天,最长24天,平均13.5天;退热天数最短2天,最长14天,平均5.4天。
按语:
小儿用药,大苦大寒之品宜少用或慎用,以免伐其生生之气,此二方虽同主清热解毒,但均避大苦大寒之品。银花、连翘、板蓝根、青黛、紫草同主清热解毒;葛根、芦根清热生津;石膏清热;淡竹叶清热除烦;薄荷辛凉宣透;乳香、丹参、丹皮活血化瘀;丹参、丹皮并能凉血;生地、地骨皮滋阴清热;紫草清热解毒凉血;寒水石清热降火。临床当分辨两方适应症而选用之。
4.广西虚实方
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
功能:
清热解毒,滋阴潜阳。
主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组成:
(1)黄芩9克、柴胡12克、石膏(先煎)30克、僵蚕9克、板蓝根9克,水煎服。适用于实热证。(2)青蒿9克、鳖甲12克、沙参9克、麦冬9克、银柴胡9克、胡黄连3克、地骨皮9克,水煎服。适用于阴虚证。以上为学龄儿童剂量,其余年龄组酌情增减。
加减:
高热无汗加薄荷;口干加葛根、花粉;呕吐加半夏、竹茹;咳嗽加桔梗、杏仁;胃纳不佳加淮山药、鸡内金;对高热渐退,出现夜热早凉者,重用银柴胡、鳖甲。
疗效:
分型治疗54例,痊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8%。
按语:
本方本着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主要起抑制病邪,激发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的作用。(1)方中黄芩清热解毒;柴胡味苦质轻,畅气泄热;石膏清热;板蓝根解毒清热;僵蚕化痰通络。(2)方青蒿引阴分邪热外出;鳖甲滋阴潜阳;沙参、麦冬滋阴生津;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退虚热,本方名和剤量由编者所拟。(杨传伟)
5.化痰散结方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安效先。
功能:
清热化痰,通络散结。
主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组成:
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川贝6克、夏枯草9克、白僵蚕9克、玄参9克、海藻9克、山慈姑6克、昆布9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服用。此为学龄儿童剂量。
加减:
往来寒热者加柴胡9克;肝旺者加白芍9克、生甘草6克、忍冬藤9克。
疗效:
治疗1例5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肿型)患儿,发热2周,颈淋巴结大如蚕豆,两侧颌下淋巴结大如核桃,予本方加减内服,7剂热退、淋巴结逐渐缩小,继服2周而愈。
按语: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多样,程度轻重不一,而热、毒、痰、瘀是其病理变化的主要环节。本方抓住这一主要病机,用黄芩、板蓝根、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川贝、夏枯草、僵蚕、玄参化痰通络;山慈姑、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共奏清热化痰、通络散结之功。本方对以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发热为主症者效果较好,对它症为主者,当随具体情况灵活加减或更用别方。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