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6~8小时不能排尿,子宫底高达脐以上水平或在子宫前方扪及囊块者为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原因可由于产程延长,胎先露压迫膀胱时间较久,膀胱三角区粘膜充血、水肿,膀胱肌肉收缩功能发生暂时障碍对膀胱内压力增加欠敏感引起,部分产妇因会阴切口缝合局部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而使排尿困难。有时产妇也可因恐惧心理而不敢排尿。
临床处理首先解除产妇恐惧心理,可帮助下床排尿,或用温开水冲洗外阴,诱导膀胱收缩。不能自行排尿者可采用肌肉注射卡巴可0.25毫克,使膀胱肌肉收缩,如无效则予导尿,如尿量超过800毫升,则应保留导尿管,并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癃闭”范畴。主要由于膀胱和三焦功能失常。膀胱为贮尿之器,而尿液之排泄,又赖予三焦之气化。若三焦气化失职,就会发生排尿异常。盖产时去血较多,气随血耗,以致肺脾之气不足。上焦为肺之分野,乃“水之上源”,肺气虚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焦为脾之分野,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虚则不能升清降浊,水液潴留,不得下泄;下焦为肾之分野,肾为水脏,主开阖而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产时肾气多受损伤,不能温煦膀胱,气化不行,开阖失常,遂令小便不通。基于上述病因病机,治疗关键必须补调肺、脾、肾之气。(曾真)
1.益气导溺汤
来源:
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姜玉玫。
功能:
益气升陷,通阳利尿。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党参12克、白术12克、扁豆10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炙升麻10克、甜桔梗10克、通草12克、乌药10克,水煎服。
加减:
肾虚者加六味地黄丸;阳虚者加附子;有感染者加银花、蒲公英。
疗效:
本方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导尿两次以上,并采用自动排尿、热敷下腹部、暗示、针灸、肌注新斯的明等仍不能自主排尿者。)12例,全部治愈。多数用药1~2剂即恢复自主排尿。最少服药1剂,最多服药5剂,无1例复发。
按语:
中医认为产程长,产妇神疲力竭,手术创伤,产时失血等诸因素造成产妇真元失损、气血空虚,故易发生尿潴留。本方补气升陷,通阳利尿。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补气扶脾;升麻、桔梗举陷升上以启下;乌药温宣下焦之气;桂枝、通草化气行水而利尿。
2.桂苓治窿汤
来源:
甘肃中医学院贾斌。
功能:
通阳化气,利尿解窿。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猪苓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芍20克、黄柏10克、石菖蒲3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阳虚加附子6克;气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夹湿加白蔻仁10克、通草10克;腹胀满者加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小便黄赤加白茅根30克、蒲公英30克。
疗效:
治疗20例,最快的1例服药半小时后即排尿通畅,其他病例亦服药1~2剂后排尿恢复正常。
按语:
本方适用于阳虚水湿停留而致产后尿潴留。
3.八正通淋饮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李祥云。
功能:
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主治:
湿热型产后尿潴留。
组成:
扁蓄9克、瞿麦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滑石12克、山栀6克、甘草梢3克、黄柏9克,水煎服。
加减:
中气不足加党参9克、黄芪9克、人参9克等;大便秘结加元明粉9克;夜寐欠佳加琥珀粉3克。
疗效:
应用28例,皆有效,平均用药2天即愈。
按语:
一般认为产后小便不通当用温阳利水剂,李氏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对素体湿热或产时损伤、湿热下注膀胱,或肾热移于膀胱,湿热互结,影响膀胱气化,症见产后小便不通,膀胱胀满且痛,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者,采用清热利湿剂,因辨证正确,方药稳妥,28例均获良效。
4.木通散
来源:
河南省开封市妇产科医院张蕴馥。
功能: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主治:
肝气郁滞、湿热内蕴而致产后尿潴留。
组成:
木通10克、滑石10克、冬葵子10克、槟榔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者加党参10克、黄芪20克;阴血虚者加当归10克、麦冬12克;小便不畅加茯苓12克、泽泻10克。
疗效:
应用50例,一般服药2~3剂,最多4剂,全部治愈。
按语:
本方适用于治疗气滞型产后尿潴留。该型窿闭不一定有明显情志因素,由于产时会阴侧切及反复导尿的刺激,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致肝经气行紊乱而见气滞之象,出现小腹胀滞、小便涩痛不通等证。
5.益气利水汤
来源:
浙江省嘉兴市妇女保健院沈关桢。
功能:
益气扶中,活血利水。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黄芪10~15克、升麻5克、通草5克、桂枝5克、党参12克、车前草12克、益母草12克、当归12克、乌药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生焦谷芽各15克,水煎服。
加减:
产后多瘀加鼠妇虫;消化不良加鸡内金;大便燥结加火麻仁;有热加白茅根;加强利尿加瞿麦、冬葵子。
疗效:
治疗52例,32例显效(服药1剂,小便恢复通畅,少腹胀痛等症状消失),10例良效(服药2剂,小便通畅,症状消失),7例有效(服药3剂,小便通畅,诸症消失),3例无效(服药3剂,未见小便通畅)。
按语:
本方适用于兼有舌淡、苔薄或舌体胖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等气虚证的产后尿潴留患者。
6.解窿汤
来源: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陈果然。
功能:
益气养血,通阳化气。
主治:
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
绵黄芪30克、桂枝6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粉甘草5克、生姜3片,水煎服。
加减:
兼产后便秘,腑气不行者加生大黄3~5克;兼腹中肠鸣、脐下悸动或腹中有气攻窜、汗出多者加桂枝10~20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隐痛,大便溏薄舌淡者加良姜5克;发热,恶露腥臭者加黄柏10克。
疗效:
治疗23例,均在服药后1~2天内治愈。
按语:
本方重用黄芪益气助元,配当归,白芍养阴补血,以填补产后气血之亏损;桂枝、茯苓通阳化气、淡渗利湿以通积聚之尿液。陈氏在使用该方治疗产后尿潴留时结合临床症状,灵活辨证加用大黄、桂枝、良姜、黄柏,是其用药特点及全部患者获效的重要环节所在。
7.滋肾汤
来源:
四川省巫山县医院汪小毅。
功能:
滋肾通关利尿。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黄柏15克、车前子15克、猪苓15克、知母15克、肉桂3克、桔梗12克、木通12克、茯苓20克、滑石30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加党参、黄芪;脉数发热、炎症明显加蒲公英、银花;大便秘结加大黄。
疗效:
治疗20例,其中17例中最多3剂、最少1剂,最快12小时、最慢60小时内排尿。72小时内未排尿的3例,加用外用药后均在12小时内自行排出小便。
按语:
服上述内服药3剂,72小时仍未排尿者可配合外用药;芫花9克、肉桂3克,共研细末,面粉适量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敷中极穴一夜,方圆约2寸,外加热敷,可用1~3次。
8.利尿通窍汤
来源:
贵州省贵阳医学院附院卓宏英
功能:
温阳化气,宣肺利窍。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当归12克、黄芪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白术9克、桂枝6克、猪苓9克、杏仁9克、木通3克、皂角刺9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
湿热盛者选加苍术、苡仁、藿香、滑石、黄连;肺热壅盛加桑白皮、黄芩、柴胡、薄荷、瓜蒌皮;气血不足,倍用黄芪,加党参或太子参、黄精;阴虚者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杞子、地骨皮;会阴侧切、伤口肿痛,加银花、蒲公英、红藤、败酱草。
疗效:
治疗45例,其中显效(药后8小时自行排尿,畅通无阻,服药1~2次者)42例,有效(服药12小时内自行排尿,服药3~4次者)2例,好转(药后24小时内排尿,但不畅通,有尿路感染症状,需继续服药者)1例。
9.补益通利汤
来源:
河北省安国县医院刘振国。
功能:
补中益气,养血通利。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黄芪15~30克、党参10~20克、焦白术10克、丹参30~60克、王不留行30克、穿山甲5~10克、凌霄花10克、金钱草20克、茯苓15克、车前子20克(包煎)、当归10克、陈皮6克、柴胡10克、桔梗6克、升麻6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大便不通或便秘者加肉苁蓉10克、火麻仁10克;外阴肿痛,侧切或剖腹产者,加生蒲黄3~6克、瞿麦10克。
疗效:
治疗75例,均能正常排尿而愈。其中服1剂痊愈者51例,2~8剂者23例,病程最长者1例服15剂获效。
10.通脬汤
来源: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姚惕安。
功能:
益气温肾,清热利尿。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1)肉桂3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生军5克、泽泻10克、荆芥10克、车前子12克、沉香3克、木香10克,水煎服。(2)将(1)方第二煎后的药渣加生姜,葱、醋各适量(并可加麦麸),同入锅中炒热,布包外敷小腹,每日1~2次。
疗效:
治疗33例,全部自行排尿。其中服药后最短2小时、最长8天自行排尿。拔除导尿管后均未重复出现尿潴留。
按语:
本组33例产后尿潴留中有29例伴有大便秘结,服用本方后大便一通,随之小便自解。因此通下法是治产后尿潴留不可忽视的一个治法,切勿囿于“产后宜温”之说而不敢使用通下之生军。
11.益气利尿汤
来源: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杨关通等。
功能:
益气升阳,化气利水。
主治:
产后尿潴留。
组成:
炙黄芪12克、炙升麻9克、厚肉桂2克(后下)、荆芥穗9克、琥珀末3克(冲服)、甘草梢3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40例,有效38例。服1剂后半小时至1小时半即自行小便者21例,1小时半后自解者13例,服药1剂后未解小便或小便淋漓不畅,加服1剂后再自解小便者4例。经服本方2剂仍不能自解者为无效。
按语:
产妇素体气虚,加之产时用力过甚及产程延长、手术创伤、产时失血等原因导致真气大损,气虚下陷,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膀胱气化乏力,开阖失司。本方有益气升阳,升清降浊,化气利水之功,大多1剂而愈,疗效很好。本组无效的2例均有明显湿热征象,舌黄厚腻,其中1例产前有尿路感染史。故湿热壅滞者用本方可能影响疗效。
12.桂车汤
来源: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裘笑梅。
功能:
补气益肾,调整膀胱和三焦之气化。
主治:
产后小便不通。
组成:
肉桂末1.2克(吞)、车前子15克(包)、生、黄芪12克、冬葵子9克,水煎服。
加减:
产后恶露未尽加当归、川芎;肾虚较甚加杜仲、牛膝、桑寄生;膀胱郁热加淡竹叶、木通、忍冬藤、益元散。
疗效:
治疗3例,服药5~7剂均能自行排尿。
按语:
本方为浙江著名妇科专家裘笑梅之方,虽临床报道例数较少,但其经验颇有借鉴之处。裘氏认为,方中肉桂禀天地之阳气,味厚性升,为阳中之阳药,通百脉而入下焦肝肾之经,为温补之品,能补命门之火不足,引火归源;车前禀土中之阴气,味甘性降,为阴中之阴药,入肝肾小肠之经,为行水泄浊之品,利小便而不泄气,强阴益精。二药合用,一温一寒,一升一降,相互促进,引火归源,温阳利水,使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所以用黄芪者一则取其甘温益气,使肺脾之气旺,气能行水;二则仿朱丹溪治癃闭之探吐法。丹溪云:“吾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从泻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黄芪能补益肺气,乃启水之上源,与肉桂、车前同用,开上达下,相辅相成,其效更显矣。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