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是发生于颜面中部,以红斑、丘疹、脓疱以及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少数患者除以上表现外,并可导致鼻尖及鼻翼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而使鼻部产生肥大改变,称为鼻赘。临床上可以一种皮损表现为主,也可有几种皮损同时存在,皮损可时轻时重,往往在季节改变、饮酒、日晒、情绪激动、遇热、便秘、劳累后加重。
本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颜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近年来有人认为是由毛囊蠕形螨(毛囊虫)感染所致。因为本病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均较高,而经杀虫剂治疗后,虫体的检出率相应有明显降低。亦有人认为酒渣鼻不一定是毛囊蠕形螨感染发病的,因为皮损的轻重并不与螨的感染率与感染度成正比。总之,关于毛囊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尚无定论,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酒渣鼻的诊断主要根据其发病部位及皮损特点,如表现为颜面中部的丘疹、红斑、腺疱、毛细血管扩张等。治疗上现代医学对一般轻者外用硫磺洗剂涂搽,1日2~3次;如丘疹明显者常用氯化喹啉口服。近年来多用灭滴灵治疗,疗效不错。如以脓疮为主者,可用小剂量的四环素内服;已形成鼻赘者,或经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或皮损严重且持续不退者当考虑作划痕手术治疗。患者必须禁酒。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以及避免情绪紧张等亦颇重要。
祖国医学亦早有其名,由于鼻准部红赤,故又有称“赤鼻”者。由于青壮年气血方刚,血热熏肺或因嗜酒,或喜食五辛厚味,助升胃火,肺胃积热,熏蒸颜面而生红斑、丘疹、脓疮。再因风寒外束,气血瘀滞,形成赘瘤。故以清肺胃之蕴热为主,用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治则。(徐昌泰)
1.四仁膏
来源: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曲魁遵。
功能:
散瘀消肿,杀虫攻毒。
主治:
酒渣鼻。
组成:
大枫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核桃仁9克、火麻仁9克、水银9克、樟脑6克。先将大枫子仁、木鳖子仁、核桃仁、火麻仁捣烂成为极细糊膏,再将研为极细粉末的樟脑混入和匀,最后放入水银加以捣匀,直至不见水银珠为止。配制时必须耐心捣烂和匀,加入水银后尤须注意,否则水银不易混合,以致效差,反应大。用法:将本药约橄榄大一团,用纱布包紧手持反复搽擦患部,使纱布滤出之油药均匀地涂在患部,或将本药用棉花棒直接涂擦患部。每日3次。
疗效:
应用80例,痊愈45例,显著进步29例,进步2例,无效4例。
按语:
本方中四种核仁应新鲜。搽药次数要根据各人的反应而定。原则是维持局部呈中度炎症的反应,以免过度疼痛。尚须注意防止水银中毒及其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应先做水银斑贴试验。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清血活血汤
来源:
吉林医科大学张民夫
功能:
活血散瘀清热。
主治:
酒渣鼻。
组成:
红花6~15克、赤芍6~15克、川芎6~15克、干姜6~15克、生地6~15克、黄芩6~15克、当归6~15克、栀子6~15克、连翘6~15克、桔梗6~15克、苍术6~15克,水煎服。剂量可视病情而定。
加减:
食欲不振、吞酸嘈杂者加白术、神曲、麦芽、山楂、枳壳、陈皮、黄连;舌苔黄而干厚,便燥尿赤者加大黄、番泻叶;头晕、耳鸣、气短、失眠者加蒺藜、朱茯神、枣仁、路路通等;皮损炎症明显者加金银花、重楼、地丁草、蒲公英、花粉、黄连或并用紫金锭;咳嗽、咽喉不利者加枇杷叶、牛蒡子、玄参、瓜蒌、杏仁等。
疗效:
应用50例,治愈8例,显著进步17例,好转19例,无效2例,不明4例。
按语:
张氏在该方治疗过程中,均合并外用杏黄膏。取苦杏仁(去皮研细末)、硫黄、轻粉(均研极细末)各25克,加凡士林100克捣成膏,涂搽患部,每日1~3次。初用时,少数患者局部有发热及轻度刺激症状,停药可退,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多数用药3~5天见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酒渣鼻膏
来源:
四川省人民医院吴良章
功能:
退热降火,疏风导滞,去湿消斑。
主治:
酒渣鼻。
组成:
密佗僧60克、玄参30克、硫黄30克、轻粉24克,研成细粉,用白蜜调成糊剂,局部搓擦,早晚1次。每次约5分钟。
疗效:
应用69例,痊愈32例(46.4%),显著进步21例(30.4%),进步10例(14.5%),不明6例(8.7%)。
按语:
酒渣鼻系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此,用药后见效较慢,一般用药不得少于1个月,凡能坚持1~3月者,常能获得满意效果。
4.酒渣鼻糊
来源:
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世明。
功能:
杀虫攻毒,散瘀消肿。
主治:
酒渣鼻。
组成:
防风20克、冰片5克、樟脑20克、水银5克、大枫子30克、核桃仁30克。配制:上药捣烂研细充分混合,加适量植物油或凡士林调成糊状。用法:早晚1次以手指用力搓擦患部2~3分钟。初用时局部炎症会加重甚至出现滋水,一般不必停药。如炎症甚剧可停药数日,待炎症消退后再用。初用时需作水银斑贴试验。
疗效:
应用100例,近期疗效100%,远期疗效常有复发,但用药后仍能痊愈。
按语:
酒渣鼻的皮损常较局限,故单纯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亦常可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本方中的水银可能产生过敏反应或其它副反应,应予注意,严禁入口眼。
5.脱皮液
来源:
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朱泽霖。
功能:
解毒消肿,杀虫蚀创。
主治:
酒渣鼻。
组成:
斑蝥50克、蜈蚣20条、蟾蜍10克、冰片15克、地肤子50克、硫黄50克、百部25克、雄黄25克、松香20克、蛇床子15克、烟膏30克、白藓皮50克、土槿皮150克、大枫子50克、镇江醋2.5公斤、95%酒精若干公斤(注:原方未注明剂量,编者建议可用2.5公斤)。制法:上药为一料,将斑蝥、蟾蜍、蜈蚣、雄黄用布袋装好,其余10味先放入镇江醋中浸泡10天,10天后再将袋装好的药放入,再浸泡3~5天。然后取出布袋,将袋内的药物捣碎后再入袋,放入酒精内浸泡2~3周,弃药取液,二液合并,装瓶备用。用法:使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连续涂抹,每次用量不超过8毫升,每隔2周涂1次,涂后局部疼痛、发麻、起疱、流水(注意药水不要累及正常皮肤,以免起疱)。待其结痂,不要撕挖,让其自行脱落。痂落后再进行第2次涂药,如此反复用药直至痊愈。本药剧毒,禁内服及入口、眼。
疗效:
治疗1195例,痊愈488例(40.8%),显效654例(54.7%),欠佳53例(4.4%)。
按语:
本疗法痊愈后一般无疤痕,无斑迹,但有一定副作用,计发热22例;怕冷29例;头痛6例;头晕10例;口干23例;眼刺激感1例;恶心2例;一般均不影响治疗。使用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并注意治疗的全过程及可能产生的反应。应用本方不宜急于求成,用量应先以小量开始,观察其反应程度后再逐渐调整用量。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