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嚢肿等损害,一般至25~30岁后,大都能自然痊愈。临床表现初起损害为与毛嚢口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常因氧化而变黑,称黑头粉刺;挤压时可有乳白色脂栓排出,若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形成丘疹,称丘疹性痤疮;感染形成脓疱,称脓疱性痤疮;脓疱破溃或自然吸收,凹陷成萎缩性疤痕,称萎缩性痤疮;如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称结节性痤疮,有的形成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称嚢肿性痤疮。一般往往以某一型损害为主,但也可数种损害同时存在。多数患者伴有皮脂溢出,自觉症状有微痒,在感染时可有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与内分泌异常(如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细菌感染(如痤疮棒状杆菌的寄生)代谢紊乱(如皮脂分泌旺盛)、胃肠功能障碍(如便秘)等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诊断不难,主要依据发生于青年男女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损害多数为散在性的丘疹、脓疱,特别是黑头粉刺。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维生素B2、B6治疗,重者可试用内分泌制剤,如乙烯雌酚,但不能作常规疗法。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其他还有自血疗法、疫苗疗法、物理疗法、紫外线照射等。同时,局部可外用消炎、杀菌、去脂、轻度表皮剥脱性药物,如硫黄霜等。
本病中医又名“粉刺”,俗名“青春蕾”、“青春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肺风粉刺肺经热,面鼻疙瘩赤肿疼,破出粉汁或结屑,枇杷颠倒自收功。”《外科启玄》指出本病由“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而成。”中医认为因肺气不清,外受风热,亦有膏粱厚味,胃热上蒸或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皆可于面部、胸背部引起本病。(单一君)
1.凉血消疮饮
来源: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王俊芳。
功能:
清热凉血祛风。
主治:
寻常性痤疮。
组成:
桑叶1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生石膏40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疗效:
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10例、结节型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4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按语:
本方可治疗各种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肺经血热郁滞或脾胃积热熏蒸等原因所致,本方中黄芩、石膏清肺胃积热;丹皮凉血活血,配合生地加重清热凉血作用;桑叶、菊花疏上焦风热;甘草和中解毒。诸药配合,能达到清热疏风、凉血活血作用,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2.痤疮丸
来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陈辅仁。
功能:
祛风清热。
主治:
治疗各型痤疮。
组成:
(1)荆芥500克、薄荷500克、防风1250克、山栀1000克、枳实750克、甘草750克、川芎1250克、黄芩1250克、连翘1250克、白芷1250克、桔梗1250克、苦参1000克,以上12味药用1∶19比例加入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2次吞服。(2)升麻1500克、桔梗1500克、白芷2250克、黄芩2250克、黄芪750克、红花2250克、连翘2250克、生地3000克、大贝2250克、牡蛎3750克、海藻3000克、苦参3000克,以上12味药用1∶14比例加入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2次吞服。(注:以上均为一大料剂量,可按比例配制。)
疗效:
治疗各型痤疮100例。黑头粉刺12例,痊愈1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丘疹、脓疱型痤疮60例,痊愈39例,有效21例;结节、囊肿型痤疮28例,痊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按语:
(1)方治疗黑头粉刺、丘疹性及脓疱性痤疮为主,(2)方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
3.丹地汤
来源:
刘俊士
功能:
凉血活血,通腑攻下。
主治:
寻常性痤疮。
组成:
丹参30~60克、生地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
加减:
湿热型去川军加佩兰9克、藿香9克、苡仁30克、茯苓15克;热重加槐花9克、丹皮9克;痒甚加地肤子30克、白藓皮30克、苦参9克;脓疮型加苦寒之品,如鱼腥草30克、大青叶15克、蚤休15克、蒲公英15克;疤痕型加马勃、当归、牡蛎、皂角刺、野菊花;血瘀加囊本6克、白芷6克、防风6克。
疗效:
治疗37例寻常性痤疮,显效2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
按语:
丹参有凉血活血功能;生地、甘草有清热解毒,补肾阴的功能,目前认为二药具有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土大黄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作用;川军有泻热通便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新枇杷清肺饮
来源:
河北省保定市皮肤病医院刘跃驰。
功能:
清肺胃积热。
主治:
痤疮。
组成:
枇杷叶9克、桑白皮9克、黄连6克、黄柏9克、甘草6克、人参6克,水煎服。
加减:
皮疹呈结节形、色赤、疼痛、口渴、小溲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者,去人参,加生石膏、大黄、紫草、槐花;皮疹色深黯、口渴、舌绛者,去人参,加红花、水蛭、皂角刺、王不留行;皮疹溃烂流水、纳呆、腹胀、苔白者,去人参,加苡仁、苦参、土茯苓;皮疹呈囊肿样、头晕、纳呆、舌质红绛、脉弦滑者,去人参、甘草,加三棱、莪术、昆布、海藻。
疗效:
治疗103例痤疮,痊愈90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
按语:
本方具有清肺胃积热的作用,枇杷叶清肺热;桑白皮散风清热;黄连、黄柏清热解毒;人参、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合,能治疗各型痤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5.痤疮灵方
来源:
广东省广州铜材厂卫生所林杞明。
功能:
清热凉血。
主治:
痤疮。
组成:
生地30克、玄参12克、麦冬15克、菊花15克、连翘12克、地肤子12克、天花粉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痤疮253例,治愈188例,好转5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8%。
按语:
本方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适用于痤疮感染期。连服5~7剂后,剂疮减少,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然后用绒毛膜激素500单位(干燥结晶)加入胎盘组织液2毫升作稀释用,每周2次,肌肉注射(注射前应作皮试)。如有感冒或月经来潮等,应暂停注射。采用本法治疗,显示疗效的时间最短半个月左右,即注射5次就有明显疗效,面部有痤疮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病情越长、越严重者,疗效越显著,观察时间最长16个月未复发。但西药有女性月经延期来潮及男性性欲过强、第二性征旺盛、胡须生长快等副作用。对于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应停用西药,继续服本方仍有效,无不良反应。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6.丹参方
来源:
北京市首都医院王定邦
功能:
活血化瘀,通经消肿。
主治:
治疗寻常型痤疮。
组成:
将丹参提取丹参酮后制成片,每片含丹参酮0.25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4片,疗程为6~8周,以后可逐步减量,经过一段时间维持量(每日3~4片)才可停药。
疗效:
治疗20例寻常型痤疮,其中显效16例,好转4例,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01,服药期间未见患者出现副作用。
按语:
丹参酮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亦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并有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服用本方具有作用快、疗程短和无副作用的优点,如果配合外用角质剥脱剂维甲酸霜及硫磺洗剂等,可获得更好疗效。
7.痤疮煎剂
来源:
北京卫戍区医院王文远
功能: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
痤疮。
组成: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5剂为1疗程。
加减:
便秘者首剂加大黄30克;头晕目痛者加龙胆草12克,胸胁痛者加柴胡9克;尿黄者加白茅根30克;气虚者加党参30克。
疗效:
治疗痤疮55例,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3周内未见复发)33例,占60.0%;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痤疮基本消失)12例,占21.8%,好转(临床症状减轻)9例,占16.4%;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2%。
按语:
方中银花、黄芩清肺热,配以连翘、野菊花、牛膝泻火之力更强,加上当归润肠通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毒散结之功。体外抗菌试验证明,银花、连翘、黄芩、川芎、当归皆有广谱抗菌作用,这对消除痤疮的致病因子及治疗痤疮继发感染都有积极作用。
8.粉刺汤
来源:
湖南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坚真。
功能:
清热祛湿,散结解毒。
主治:
痤疮。
组成:
丹参10克、丹皮10克、条芩10克、野菊花10克、土贝母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桑白皮10克、牛蒡子10克、生槐花10克、土茯苓15克、白蒺藜15克、银花15克,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内服汤药外,可配合倒模面模。方法:患者平卧,清洁皮肤,面部抹油按摩,再用克痤霜(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丹皮10克、大黄10克、白芷10克,碎末,提炼,脱色制成水包油型药霜)作面部按摩,然后将医用石膏300~400克,以水调浆自鼻根部向下均匀摊开成面具型,15~20分钟后去模。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伴囊肿、结节加龙胆草、海藻、生黄芪;伴皮脂溢出甚者加生苡仁、生枳壳、生山楂。
疗效:
治疗200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为90%,其中痊愈48例(24%),显效64例(32%),有效68例(34%),无效20例(10%)。丘疹性痤疮有效率最高为93.8%(92/98)。
按语:
以粉刺汤内服,配合倒模面模,是药物和理疗相结合的新方法,临床观察证实此法优于单纯外治或内治法。按摩能促皮肤血液循环及毛孔、微小血管扩张,加速药物向皮肤渗透。石膏倒模对皮肤起温热理疗效应,并抑制皮肤末梢神经病理性冲动,使炎症浸润消散,故对痤疮,特别是丘疹性痤疮可取得缓解或消除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