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指成人血压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一般男性为女性的3~4倍,起病隐潜,主要症状为直立时出现头重脚轻、眩晕、晕厥、视力模糊、全身无力、发音含糊和共济失调;并不出现一般昏厥病人的苍白、出汗和恶心等先兆症状。初起病时,病人需直立相当时间才出现症状,而且较轻微,渐加重,甚至不能连续站立1~2小时,患者可能伴有神疲、乏力、头晕、气短等全身性虚弱症状。
低血压症的病因大都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血压降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可能为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上多种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糖尿病、血卟啉病、脊髓空洞症)和各种原因的休克昏厥也可伴有低血压症。本节主要指不明原因的原发性低血压症。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应用多种升压药对症治疗,如有其他疾病造成的低血压应予病因治疗。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眩晕”、“厥证”范畴,轻者属“眩晕”,重者属“厥证”。其病因病机多因脾肾两亏,气血两虚,清阳不升,血不上荣,髓海空虚所致。(夏翔)
1.桂甘茶方
来源: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研究所王兴国
功能:
温经通脉。
主治:
慢性低血压。
组成:
桂枝9克、桂心3克、甘草9克,每日1剂,泡开水代茶饮。50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血压在86/60毫米汞柱以下患者48例,有36例血压恢复在100/70毫米汞柱以上,有8例血压稳定在90/60毫米汞柱,4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1.66%。
按语:
方中桂枝、桂心有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的作用,同时桂心又可温补命门之火,配甘草补气缓中。心肾阳气充足,气足血旺,低血压症随之而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桂枝甘附汤
来源:
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杨万林
功能:
温阳升运。
主治:
低血压症。
组成:
桂枝15克、甘草15克、川附子15克,每日1剂,共泡开水,频频代茶饮。水煎服。
加减:
睡眠差者加夜交藤50~70克;若症情较重者可加红参15~25克、附子增至30克(先煎1小时)。
疗效:
治疗38例,一般服4~10剂,最多12剂后,血压都有不同程度上升。治疗前血压均在90~80/70~50毫米汞柱,治疗后平均血压为110.5/68.5毫米汞柱。85%以上病例疗效巩固。
按语:
杨氏在治疗中曾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方剂,疗效不甚显著。观察不少低血压者多有肢凉、脉弱的现象,按中医辨证多属心阳不振,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所致,故用升阳温经之桂枝、附子,效果颇佳,用开水泡服,免去煎药麻烦。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熟地黄芪汤
来源:
河北省遵化县新店子医院王兆奎
功能:
益肾补元,益气生脉。
主治:
低血压。
组成:
熟地24克、山药24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15克、人参6克(或党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15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明显者黄芪重用至20~30克;气阴两虚、舌红少苔者人参易太子参20克;血虚者加当归;头晕甚者重用菊花,酌加桑叶;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挟湿邪者重用茯苓;腰膝酸痛、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适量。
疗效:
治疗31例,显效(血压恢复到120/80毫米汞柱)21例,占67.7%;有效(血压恢复到90/60毫米汞柱以上)10例,占32.3%。服药最多者20剂,最少者8剂。
4.张氏升压汤
来源:
江苏省泰兴县张连波
功能:
温阳益气升压。
主治:
低血压。
组成:
党参15克、黄精12克、肉桂10克、大枣10枚、甘草6克,水煎服。15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30例,连服1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血压升至正常范围者15例;连服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血压升至正常范围者13例;2例因未能坚持用药,疗效不明。
按语:
本方由潘祥生整理。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5.升压建中汤
来源:
马陈锐等
功能:
益气升压建中。
主治:
慢性低血压。
组成:
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12克、党参12克、玉竹10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水煎服。
加减: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20克;气阴两虚者加北沙参15克、太子参15克;腰膝腿软肢冷者加川断10克、肉桂3克。
疗效:
治疗43例,服药6剂内恢复正常者11例,服药7~12剂恢复正常者18例,服药13~18剂恢复正常者9例,服药19~24剂恢复正常者5例。平均服药时间为8.7天。
按语:
诸本草皆云枳实破气,然大剂量应用枳实却有升提之功,曾被用于治疗重度胃下垂而收益。此于本病虽不同,理却同一,即中医异病同治之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