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秘方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如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可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语;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随时间进展,偏瘫肢体的运动可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的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并最差。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是具有脑血管意外(中风)的病史。

现代医学对本病并无特殊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应用物理疗法以及保护神经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夏翔)

1.偏瘫康复方

来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赵振兴。
功能:
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
中风后偏瘫。
组成:
制马钱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或用金水蛇3条)、川芎30克,蜈蚣30克。先将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细粉(能减少毒副作用),再与研为细末的其他诸药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药粉约O.3克)。每天夜间睡觉前用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忌下床走动和昼间服用。
疗效:
治疗100例,基本治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参加轻工作和劳动)31例,显效(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行动无困难,但灵巧动作差,生活能部分自理)38例,好转(下肢功能恢复,上肢出现主动运动,或手指出现屈伸动作,行走无困难,但生活不能自理)24例,无效7例。
按语:
方中主药马钱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药材炮制规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服本药时需注意从小量(1丸)开始,服后约40~50分钟患者自觉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有蚁行感,或灼热如火烤,或短暂性麻木窜痛,属正常药物作用,说明服药剂量已够,不可再增加药量以免发生中毒现象。如无此反应,次日递增为2丸,以后每隔1周递增1丸,最大量为每日服5丸,但连续服用时间不得超过90天,以防蓄积中毒,停药2~3周后可继续服用。本方对软瘫疗效较为肯定,对硬瘫在服本方效果较差时可加服由僵蚕30克,白芍40克、伸筋草12克、丹参3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6克组成的汤药,每日1剂,可增强疗效。

2.祛瘀通脉汤

来源:
陕西省汉中市中山医院邵云
功能:
益气化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
组成:
黄芪30~50克,桂枝15~30克、当归15~30克、地龙15~30克、牛膝15~30克、川芎10~15克、丹参10~15克、桃仁10~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
语言障碍加郁金、菖蒲;神昏不语、便秘加代赭石、胆南星、大黄,头痛加石决明;痰盛加淡半夏、陈皮;气虚加党参、白术;阴虚阳亢去桂枝,黄芪减量,加石决明、生地、枸杞子、菊花;纳呆加焦三仙,便溏、夜尿多加制附片、益智仁、高良姜,便秘加郁李仁、火麻仁,血压高去桂枝,加石决明、菊花、杜仲、草决明;血压低加党参,上肢恢复慢加升麻、桔梗、柴胡、葛根,烦躁加丹参、麦冬;眠少加炒枣仁、远志;二便失禁加制附片、益智仁、肉桂、御米壳。
疗效:
治疗126例,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功能完全恢复,能胜任各种劳动和活动)52例,显效(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40例,好转(症状与体征有减轻,功能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34例。

3.血栓解方

来源:
河北省中医研究所周里等
功能:
活血行气,抗栓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
组成:
水蛭15克、郁金20克、川芎30克,研粉制成片剂,每片重O.3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7天为1疗程。停药2天,再行下1疗程。8个疗程为治疗期限。
疗效:
治疗243例,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患肢功能、语言功能、精神意识等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99例,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稍加协助可以行走,生活基本自理)73例,进步(症状及体征有改善,但不能单独行走及生活自理)35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85%。
按语:
方中水蛭破血逐瘀通经,虫类药走窜通经,擅长治顽疾,是临床中沉疴、宿疾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水蛭所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的作用,能阻碍血液的凝固,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二仙芎归汤

来源:
贵州省遵义市中医医院汤宗明
功能:
补肾和血。
主治:
中风后遗症。
组成:
仙茅15克、仙灵脾12克、巴戟天12克、川芎12克、当归18克、知母15克、黄柏12克、牛膝24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加黄芪、党参;小便多加益智仁;肢体疼痛加鸡血藤、赤芍;重着或肿胀加苡仁、防己;拘挛加龟板、鳖甲、白芍;语言不利加天竹黄、石菖蒲,血压增高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或复方罗布麻片;舌苔变黄腻加竹茹,重用黄柏。
疗效:
治疗48例,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并能自理生活)21例,占44%;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未完全正常)19例,占39%;无效(临床症状及肌力无明显改善)8例,占17%。总有效率达83%。
按语: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阴阳双补,填补精血,为温柔之品,可使精血得充,肝肾得养则肢体不废;当归养血补血,配血中气药川芎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与川芎一升一降,调和气机;知母、黄柏既可润燥而滋阴,又可防止过温,补中有泻,泻寓于补中。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5.补气化瘀方

来源:
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刘明
功能:
补气化瘀,和血通络。
主治:
中风偏瘫有气虚血瘀见证者。
组成:
黄芪30~60克、当归10~15克、桃仁10~15克、红花10~15克、川芎10~15克、赤芍10~15克,地龙15~20克、桔络5~10克、丹参10~15克、桑枝15~30克,水煎服。若病情较重者,可日服2剂。
加减:
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口眼歪斜者加全蝎、白附子、僵蚕;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酒大黄;小便失禁者加肉桂、五味子;痰涎壅盛者加半夏、南星;偏瘫、肢体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水蛭粉(冲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石决明、菊花。
疗效:
治疗38例,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步履稳健,肢体活动自如)14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步履欠稳,上肢抬举、握力尚可)14例,好转(症状好转,可扶杖步行,上肢可平举,肢节可屈伸)8例,无效2例。
按语:
刘氏认为风、火、痰为中风之标,而气虚、血瘀才是中风之本,故宜补气化瘀,使气行血畅,瘀去路通,才能有所良效。如部分病例早期出现阴虚阳亢、痰火内扰,则应从潜阳降逆、豁痰开窍之法治之。后期患者多呈虚象,纵使有阴虚阳亢兼证,也可使用本法治疗,但须减黄芪、川芎用量,再加滋阴平肝之剂。据临床观察,本方对出血性中风疗效较差,对缺血性中风则效果较为明显。

6.固本复元汤

来源:
上海市龙华医院赵益人等
功能:
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
主治:
偏瘫(中风后遗症)。
组成:
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6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水煎服。
加减:
肢麻者加僵蚕、全蝎、蜈蚣;肌肉痉挛者加葛根、蝉衣。
疗效:
治疗27例,基本痊愈(四肢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症状消失)11例,显效(上肢或下肢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症状显著好转)9例,好转(四肢活动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复,部分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症状好转)7例。
按语:
方用黄芪、黄精、玄参益气养阴以固其本;鸡血藤、丹参、海藻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正复邪去,肢体乃复元。

7.八味复元汤

来源:
安徽省合肥市郊区医院张孟林
功能:
补气活血。
主治:
中风后遗症。
组成:
生黄芪50~100克、丹参15~30克、桑寄生15~30克、枸杞子15~30克、地龙15~30克、土鳖虫6~9克、茯苓15~20克,全蝎3~6克,水煎服。
加减:
如头痛加天麻、白芍,呕吐加半夏、竹茹;目眩耳鸣加灵磁石、熟地黄;失语加远志、石菖蒲;水肿加泽泻、木防己;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血压偏高加钩藤、夏枯草;出血加当归、生地;便秘加川军、桑椹子,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
疗效:
治疗81例,有效(瘫痪好转,已能活动,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消除或好转)39例,好转(偏瘫好转,但不能自己活动,其他症状改善不显著)18例,无效24例。

8.马海治瘫丸

来源: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范淑惠等
功能:
补气活血,祛风除湿,化痰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
组成:
制马钱子30克、海风藤50克、黄芪100克、当归30克、千年健80克、水蛭30克、川大黄60克,烘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含生药3克)。每服1丸,日服2~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日量不得超过3丸。15日为1疗程。可停药1周后行下1疗程。
疗效:
治疗30例,经过2~6个疗程的治疗,基本治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能自理者)5例,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体征大部分消失,肢体肌力上升Ⅱ级以上,语言障碍消失或二便失禁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4例,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尚不能达显效标准者)15例,无效6例。
按语:
方中黄芪为主药,为益气而设,并有鼓动血运之效;配当归加强养血通络,大黄与水蛭相配可清热涤痰通络;马钱子、千年健,海风藤则有祛风除湿通络、强筋骨之作用,意在通痹阻利筋骨。方中马钱子用量较大,每丸含制马钱子O.23克,每日总量约O.46~0.7克左右。据观察,30例中最长连续服药达6个疗程,无1例中毒,即使个别患者未按医嘱服药,1日用药含马钱子约1.4克,亦未见中毒反应。通过24例有效病例的分析,本方对肌张力减低、血压偏低或正常者效果最佳,对于肌张力增高、血压偏高者也有效,但血压过高、肌张力过于亢强者则不宜。

9.中风回春方

来源:
河南省中药研究所卫剑琴等
功能: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化痰,熄风定惊。
主治:
中风后遗症。
组成:
当归、丹参、白花蛇、蜈蚣、地龙、红花、忍冬藤,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5~6片(每片重O.3克)。1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118例,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活动恢复正常)47例,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大)42例,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改善,肢体活动有一定好转)19例,无效10例。
按语:
本方用当归、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再配以蜈蚣、地龙等虫类药,具有搜剔窍络痰瘀之功效,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较为有效。

10.灯盏治瘫方

来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功能:
舒筋活血,散寒解表止痛。
主治:
瘫痪。
组成:
(1)灯盏花10克、蒸鸡蛋1个。每日服1次。(2)灯盏花430克,加白酒500毫升(浓度不限)。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3)灯盏花10克,炖猪脚或肉服。每日1次。(4)灯盏花制成注射液,每日或隔日4~6毫升,穴位注射1次,每次每穴1毫升。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
疗效:
治疗31例,临床治愈36%,显著好转42%,好转12%,无效10%。以脑溢血后遗瘫痪疗效较好。
按语:
本方是根据97岁的罗氏老中医治疗瘫痪的经验加以改进提高的。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1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