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达(1866~1938年),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周庄人。
生平事迹
曹家达于文学,善于词章,并且精通岐黄之术。他早年专攻儒学,曾经中举。他的学业从师于秦芍舫,故而明文知医。后来进入南菁书院学习,并在黄从周门下攻读,而黄氏是著名的汉学大师也兼擅医学,可见,曹家达的医学知识的确有其师承根基。曹氏精于文学,擅长诗文书画,俱推绝诣。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上溯震川、庐陵以达魏晋。他的诗尤其超绝并有奇气,不为古人所同而独树一帜。
曹家达在治学之余而治医,专宗长沙,1927年行医于上海,他拙于言辞,且不善修饰。1937年“八·一三”事件后,曹氏避居故乡,及至日寇侵入,江阴沦陷,日军逼他出任维持会会长,他激于爱国义愤,断然拒绝,竟被杀害,时年7l岁。他的崇高民族气节,为后人传颂。他的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
学术思想
曹氏是近代著名中医,他专治仲景之学,以善于经方闻名于世,有“经方大师”之誉,注重临床实践,力倡中西医汇通。曹氏在伤寒方面的学术造诣颇深。
1曹氏治伤寒注重临床实践。“以考验实用为主要,间附治验一、二则,以为征信。”他认为“论病不经实地试验,即言之成理,也终为诞妄”。因此他常借助临床验案来阐发病证变化的机理。并借助经方案例证实仲景之方的实用价值。这样做的结果,能使后学者既明白中医理论的重要性,而且明白病理对生理的反证,以致通过临证治疗来印证生理和中医临证治疗的灵活性。于经方中的费解之处,也附以病案阐明。曹氏重学验相长。他曾担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及教务长,并在上海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参加过医疗工作,前后计3年余。每年端午至中秋,例有施诊给药。
曹氏作为经方派的典型人物绝非偶然。他12岁就喜读张隐庵的《伤寒集注》。1年后又研习阳明一篇。光绪年间赴金陵考试,选中患病,同行者有略知医方的给以藿香、佩兰服用,汗出而热不除,到了金陵后,病情加重。其表伯陈保厚给服以桂枝白虎汤病愈,由此更加相信经方。所以日后行医执业、处方用药均依准《伤寒论》、《金匮要略》。当然他并未对时方概加抹煞。
2曹氏在治学伤寒时,善于把经文前后对照联系,将有关的条文挪列在一起,通过比较来阐发经文的奥义,辨别方证的病因、病机以及所列方剂的治疗作用。这佯做的结果,使后学者易于明白道理,也为学习研究《伤寒论》开拓了新的思路。他常常将数条数方参照论述同一机理,也用两方参照辨明另一方面治疗原理。这也是他别具一格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和思路。
3曹氏对《伤寒论》的某些错简条文,于校勘中阐发新意。他认为:“仲景原书经叔和收抬于荒残散乱之余,字句不无缺失,任意增补,已不能吻合原著,加之数千年以来传写之伪谬……。去仲景著书本旨,盖益远矣目此他主张对原著作以校勘重订,他对沿袭既久的众家之说,独述己见,阐发新意,如认为小柴胡汤不是和解剂而是发汗剂。再如90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当为大承气证而非阴阳两虚的禹余粮症等等。他的这些独特见解均出自于他自己临床心得,应予以重视。
4曹氏所处时代,西方医学已传入我国,他主张中西医汇通,用现代医学的名称解释中医传统概念;如认为淋巴系统即是“中医所谓的脾阳和中上二焦”。用中西医汇通方式解释病机,用现代医药知识解释中医的方药效用等,这都反映了曹氏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