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明,江苏南通人,明代著明外科医学家。
生平事迹
陈实功,江苏南通人,我国外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医学家。陈氏“少遇异人,授以刀圭之术,既后乃肆力于医”,专事外科40余年,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陈氏的外科学术思想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出于陈氏善用刀针等外治方法处理外科疾患,遭到一些以“儒医”自命的所渭正统医家的攻击,这不但有欠公正,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其著作“论治最精,列证最详”而倍受后人推崇。清代徐大椿赞之曰:“……所以凡有学外科者,……则令先阅此书,以为入门之地。”足见其影响之大陈氏积前人之经验与自己的体会,著成《外科正宗》12卷,徐氏所言之者,正是此书。
学术思想
1疮疡疔疽,病由火生,陈氏崇笃经旨,刻意求新,从外科临床多皮肉筋骨损伤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人能克万物,故百病由火而生”的论点,凡火邪“发干外者,则为痈疽、发背,对口、疔疮,此皆言其大略也”。疮疡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但其机理不外乎气血凝滞,经络阻塞、郁而化热,热甚则腐肉,肉腐则为脓,在这一病变过程中,火毒为害是显而易见的。陈氏这一思想,在疮疡初中期论治中更有其意义。因而陈氏对于疮疡初期,邪毒炽盛而正气未虚者,力倡消化,陈氏所用之消法主要有行瘀活血、解表、攻里泄热、表里双解等4种变法。对未成脓者,陈氏给以“神授卫生汤”,方中以红花、归尾、乳香行血化瘀,以白芷、穿山甲、皂刺、沉香、银花解毒止痛,若伴有风寒表证者,投以“荆防败毒散”;兼里证者投以“内疏黄连汤”;表里双兼者,投以“防风通圣散”,陈氏对上述4法中以攻里泄热之法最为常用,这与他力主”病由火生”观点是一致的。
2膏粱厚味,房劳阴亏火旺:陈氏认为“水火共济”是健康不病的前提,如果”水火共济”被破坏,则易致水亏火旺,痈疡之火,一则“膏粱者,醇酒肥鲜炙博之物也。时人多以火炭烘熏,或以油酥燥煮……”而消阴灼脏,再则为房劳太过则水脏受损,真阴耗伤,水亏不能制火,因此,陈氏强调“膏粱厚味多无忌,劳伤房欲致亏阴”,并且戒之曰:“凡知命者。当远之避之。择而用之者可也,”。
3得土者昌。失土者亡,陈氏有一个著名论点,即“内之证或不及于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提出了托、补两法而尤重脾胃的见解。他强调:“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运行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体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据此精神,陈氏所创托里法和补法均重脾胃,他说:“盖托里则气血壮而脾胃盛,使脓秽自排,毒气自解。死肉自溃,新肉自生,饮食自进。疮口自敛。”所以托法可用于痈疡中期毒盛而正未虚或脓成而未破,或脓出不畅,或正虚邪盛,而不能托毒外达者。陈氏特别善用托法和补法,这与他治疗疮疡,重视脾胃的思想有密切关系。他说:“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活。疡赖以安,况外科尤关紧要,“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脾胃伤败,愚者岂有得生。”据此来看,陈氏认为脾胃功能状态在痈疡的发病、转归、顶后,乃至治疗诸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能在痈疡诸证的治疗中。善于调理脾胃,使后天健旺。临床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外治,强调“开户逐贼”。陈氏认为,在痈疡之脓已成,当不失时机的切开引流。“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因此,他善用腐蚀拔毒法,创制厂立马回疗丹、生肌玉红膏、枯痔散及三品一条枪等有效外用药剂。目前在外科临床,对这些药剂的组成配制方法,虽然作了较大的改进。但上溯其源,与陈氏腐蚀疗法乃是一脉相承的,他常用腐蚀药品或刀针清除坏死顽肉,放通脓管,使毒外泄,他还善用竹筒拔吸脓液,以枯痔散、挂线法治疗痔疮,用火针、枯瘤法治疗瘰疬和肿瘤,并能施行截肢、气管缝合等手术。陈氏不但精于外科手术,还创造了一些手术方法。如他发明的铜丝套扣摘除鼻息肉手术方法,其原理一直沿用至今,陈氏参照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而形成的下颌关节脱臼整复手法,也为今人所效法。
陈氏搜集明以前的外科学术成就,结合他40余年的临床经验,著成《外科正宗》一书12卷,被后人誉为中医外科学中“列证最详,论治最精”之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