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小传及医术概要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又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明,金坛(今江苏金坛)人。

生平事迹

王肯堂出身于医生世家。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曾任职翰林院,官拜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之事被降职,后曾在南京、福建等地任职,万历二十年(1592年)称病还乡。

王肯堂早年由于母病曾涉猎过医学,后又因救治了垂危的妹妹而医名广传,求诊的人很多。但王肯堂的父亲认为这样会妨废了科举,严禁他从事医疗,这样使王肯堂中断医业20余年,辞官以后他巳43岁左右,重新潜心于医学实践和研究,最终以医名于世。

王肯堂最主要的成就是他结合自己长期的临证心得,博集医书,积竭10余年之功于万历一十六年(1608年)编成的包括有杂病、类方、伤寒、外科、儿科、妇科等内容的《证治准绳》(又作《六科证治准绳》)44卷。在这部著作中。王肯堂对每一病证都先综述了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具有采摭繁富、参验脉证、辨别异同、条理分明等特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样,《证治准绳》堪称为明代医药的传世之作。另外,王氏尚撰有《医镜》4卷(1641年),《肯堂医论》3卷(又作《新镌医论》,1607年),《郁冈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卷(又称《医统正脉》(1601年),以及《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解》、《洗冤录笺解》等其他学科的著作:王肯堂交游甚广,博学多才。在繁忙的医疗实践和紧张的撰著生涯中,他同许多人都有广泛的接触。对天文,历算、书画、禅学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曾与郭澹论数纬,与董其昌论书画,与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他于1680年来到中国,1601年到达北京,与王肯堂交往密切)论历算。这些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对王肯堂的学术思想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他的医学生涯也很有益处、。

学术思想

王肯堂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证治准绳》之中他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筒述如下。

1王肯堂对伤寒的贡献。王肯堂虽然不能说是伤寒大家,但《伤寒准绳》却倾注了他一生学《伤寒论》、研究伤寒学说、治伤寒病、论伤寒学派得失的心血,对后世伤寒的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王肯堂尊祟张仲最,认为张仲景若儒门之孔子,2000年以来的名医,为后世所师承者未有不从仲景之书悟入者。他认为伤寒之法不仅仅可以治伤寒。而且可以用其治疗內科杂病。他的《伤寒准绳》对张仲景的《伤寒论》进行了发挥,该书首列序例入门。辨证之内伤外伤,类伤寒辨;其次以伤寒总例居先叙伤寒的四时传变,汗吐下法,又愈解死证,阴阳表里,伤寒杂病。类证杂论,察色要略;再下则分论太阳病、阳阴病等,是一部详尽的伤寒论专著。

2王肯堂对外科学的贡献,王肯堂也不是外科学的专门家,但他在《疡医证治准绳》中对许多外科疾病的记载和认识水平之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与利玛窦对他的影响不无关系。王肯堂对人体骨骼形状和数目的描述就是在西洋解剖学的影响下写成的。他在其著作中记载了公元1587年由一妇人售羊毛所引起的紫泡疔(炭疽病)流行的历史,对炭疽病的传染途径、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体征、预后等都作了相当科学的论述。他对麻疯病、梅毒、性病也进行了比较确切的论述,他还是我国首先记述男性乳腺癌的医学家。在外科手术和医疗技术方面,王肯堂记述了肿瘤摘除术、甲状腺切除术,肛门闭锁症的肛门成形术、耳外伤缝合再植术、骨伤整复手法与手术等,并对这些手术的消毒方法、手术步骤和护理技术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述。王肯堂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对祖国医学的现代化不能不说意义非常。

3王肯堂对眼科的贡献。在正确描述眼科疾病方面,王肯堂有许多独到之处,在他的《证治准绳》中收载了眼科病证193种,凡现代用肉眼检查能见到疾病,几乎都罗列无遗。例如,他对角膜溃疡的认识就极为准确,为前人所不及,从发病开始,到发展、转归,预后,痊愈和后遗症都有详细描述: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王肯堂对眼底出血的生动描述。在没有眼底镜和任何辅助检查的情况下,把眼底病的自觉症状和征象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在论述珠中气动证时把眼底出血的动态过程都描绘的淋漓尽致:“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消烟也。患头风痰火病,郁久火胜抟激,动其络中真一之气,游散飘耗,急宜治之,动而定后光冥者,内证成矣”。王肯堂还提出用拔治法治疗瞳神反背(斜视)。他对青光眼也颇有研究。所以,近现代中医眼科学家都认为《证治准绳》有关眼科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除了上面的论述以外王肯堂在儿科、妇科等方面也有很大贡献。他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著名医学家,他的《证治准绳》是集明代以前医学之大成的不朽巨著。

条目信息
1
本条来源于网络。
2
本条ID:1000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