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约1032~113年),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至曾祖钱赟①,北迁郓州,遂为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生平事迹
钱乙的父亲钱颖善针术,然嗜酒喜游,于钱乙3岁时,隐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归。其母早逝,由姑母抚养,并随姑父学医,后以善用《颅囟方》,闻名于山东。元丰年间(1078~1085年),钱乙因治愈宋神宗长公主女儿病,被任命为翰林医官。次年皇子病瘛疭,诸医皆束手,钱乙为进黄土汤而治愈,升为太医丞,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请者无虚日。晚年因患痹,以病告归。
钱乙专精儿科凡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四库全书》誉为“钱乙幼科冠绝一代”。钱氏治学如《宋史·钱乙传》所述:“为方不名一师,于书无不阙,不靳守古法。”此三者当是他在儿科学方面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其主要著作有《小儿药证直诀》3卷(1114年),《伤寒论指微》5卷,已佚,《婴孺论》百篇,已佚。
学术思想
钱乙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和历代诸家学说,“该括古今又多自得”,在小儿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颇多创见。
1临床诊治突出小儿特点。钱乙认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脏腑柔弱”,“血气未实”。由此决定了小儿的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他考虑到存在于小儿的这些生理、病理特点,所以在治疗原则上,主张以柔润为法则,常以妄攻误下为警戒。他说:“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即便有可下之症,亦当“量大小虚弱而下之”,下之之后,还须用益黄散等,扶助脾胃以善其后。并指出对小儿不可滥用寒药温药,因为“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针对宋代医家喜用香燥药之流弊,钱氏结合小儿体质,独辟蹊径,以柔润方剂调治小儿病,如所制地黄丸、白术散、阿胶散等都是为了适合小儿柔嫩体质而制定的方剂。
在诊断上钱乙进一步发展了儿科望诊的方法,根据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了“面上证”、“目上证”,运用面部望诊和目内望诊方法,观察不同疾病在面部和眼睛上的不同变化,提高对儿科疾病难以准确获得问诊和切诊的诊断水平。
2运用五脏辨证论治。从五脏辨证论治,是钱氏学术成就中的核心部分。他既充分运用五脏五行的一般规律,又赋于儿科学的特色。例如,心属火,主神明。若遇人声骇异,则心火内动,神不守舍易于发惊。如为邪热所扰,亦发惊,叫哭惊悸,并见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等症。如火热更甚,心阳太亢,热甚风生,心肝俱旺,便能发搐,这些证侯,病为急惊。治疗方法,钱氏又各有所主,如急惊,治宜除其痰热利惊圆主之;心气热,导赤散主之;心实热,一物泻心汤主之。若为心虚热,卧而悸动不安,目内淡红,用生犀散;心虚肝热,身壮热,神思恍惚,用安神圆。其他四脏分证施治以此类推,都是围绕着儿科特点论证的,同时,钱氏特别注意辨别脏精虚实,和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例如:肺病又见肝虚证,以肝虚不能胜肺,故易治;若见肝实证,以肺久病而虚,肝强实而反胜肺,故难治。可见,钱氏虽立五脏主证,又不忽视五脏间的相互影响。至于治疗,亦要考虑病情的新久虚实,指出“如一脏虚一脏实”,则治当遵“补母而泻本脏”的原则。
钱氏分别五脏虚实证候及治则处方,并在临证时常以五脏病变作为施治的依据从而确立了以五脏为纲的辨证论治方法,并为以后的脏腑辨证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肾有虚无实之论,实启后世补肾法门。
3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在儿科常见传染病——麻疹水痘与天花的鉴别诊断上,钱乙也有超出前人的见解。如他讲到麻疹患儿的典型症状“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者,此天行之病也。惟用温凉药物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可见钱乙已注意到麻疹与感受时邪有关,并比较正确地阐述了诊治法则。另外,对麻疹、天花与水痘三者在形态的鉴别上,钱乙也有所述及:“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疱,青色面小;肺脏脓疱,色白而大……脾脏疹小而次斑,故色赤而黄小也。”这里分别提到天花的脓痘、水痘的水疱和麻疹的疹子。
宋以前,惊、痫不分,至钱乙始创惊风病名,便与痫症区别开来。并将惊风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指出急惊多实,慢惊多虚,故治疗上“急惊宜服凉泻之药,慢惊宜用温补之方。”此外,钱氏还对小儿营养缺乏、发育障碍所致的囟门不合、佝偻病、虚羸,以及吐泻、肿胀、疳证等许多病证都有详尽的论述。
4调剂制方的特点。钱氏调剂制方,善用成药,其所用丸散膏方特多,几乎绝大部分是成方成药,反映了儿科特色。可以事先制备,便于及时应用,亦易为小儿接受。而且很注意用量服法,其中方剂,大都味数少,用量小,考虑到给药方便。钱氏组方严谨,用药精炼,注意柔和,避免刚燥繁杂之偏,突出用药的规律性。他还善于化裁古方以为今用。创制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如治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治小儿心热的导赤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的泻白散;治肾虚失音、囟门不合的地黄丸;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异功散;治脾寒咳嗽的百部丸;治发斑疹的紫草散等,都为后世医家所经常采用。
钱氏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仅对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张洁古根据脏腑虚实寒热的辨证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钱氏化裁仲景肾气丸而成的地黄丸,对历代医家很有启发,如朱丹溪的滋阴大补丸,是以钱氏的六味丸和还少丹加减而成。明代薛己承用此方,为补真阴之圣药,赵养葵极力推崇本方,作为补养命门真水之专剂。故有人认为钱氏开辟了后世滋阴大法。可见他的学术思想影响遍及内外妇幼各科,故明·宋濂说:“世以婴孺医目之,何其知乙之浅哉。”①赟yūn美好。多见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