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诜小传及医术概要

孟诜(621~713年),唐代大臣、医药学家,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

生平事迹

孟诜曾举进士,垂拱初(685年),任凤阁舍人。他少时喜好方术,师事孙思邈。曾于凤阁侍郎刘祎之家,见武则天敕赐黄金,对刘说:“这是药金,火烧,应当有五色气。”一试验果然如此。武则天听到不悦,因事命他出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司马。后来升为春官侍郎。唐睿宗未登基时召盂任侍读。长安中(701~704年)任同州刺史,兼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初(705年)归伊阳(今河南省西部汝阳)山居,专门从事药物研究。睿宗继位后,召他到京师,特加任用,以衰老为由固辞不就。

孟氏在医序实践中,十分重视医方的收集和饮食疗法。他倡导:“若能保身养性者,尝须善言奠离口,良药莫离手。”长于食疗和养牛术的研究,著有《食疗本草》3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著,也是唐代的一部总结性食疗本草专著。另著《必效方》3卷(《旧唐志》作10卷),已佚。

学术思想

孟诜在医学上,尤其是在食疗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收集本草食物200余种,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述禁忌,鉴别异同。其基本原理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价值。孟氏论述“食治病,所列食物多为人们常用的谷物、酱菜、果品和肉类等。他指出:绿豆,补益,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大豆,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棉裹纳之,杀诸药毒,茄,醋摩之,敷肿毒,根主冻脚疮者汤浸之,橘,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胃膈痰,桃仁杀虫,止心痛,叶生捣棉裹之纳阴中,治妇人阴中生疮如虫咬疼痛者;鲤鱼,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气、下气血,主小儿丹毒(涂之即瘥)等。盂氏还提出了以食养脏,其中以脏养脏者也不少。如狗血,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兔肝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孟氏并提出以食解毒的问题,指出:大枣,和百药毒;醋,消诸毒气,杀邪毒;酒,主百邪毒;蚌蛤,解酒毒;蛇蜕,杀虫毒等。此外,他多次提到南北异地的人,对食物的适应性不同;并经常提示小儿的饮食应有它的特殊处,如“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等。

另外盂氏还首先记载用白帛各书记日,浸在黄疸病人每夜小便中,然后晾干并按口排序对比,若帛染黄色越来越淡,则说明黄疸渐轻否则为加重,使观察黄疸病治疗效果的方法有了客观指标。

孟诜揭示了许多食疗规律,较其师孙思邈有许多新的见解,其中不少品种为唐初本草书中所未录,在食疗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后人的称赞。诚如赵燏黄为《食疗本草》作序时说:“盂冼虽为孙思邀弟子,然其《补养方》(即《食疗本草》),并不拾孙氏《千金·食疗}之牙慧,而有独出之心裁。”

条目信息
1
本条来源于网络。
2
本条ID:1000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